第08版:视觉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阅读建筑 品味古今
本报记者 赵 晶 李 景 摄影报道
▼游客在上海豫园九曲桥游览。豫园是老上海的文化发源地。矗立在豫园荷花池中的湖心亭与九曲桥,是上海地标性建筑之一。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宣传标识在上海地铁枢纽站随处可见。上海许多地铁站设计风格独特,凸显城市特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道亮丽风景。
▼游客在新天地观赏石库门建筑。新天地由老上海标志性的石库门弄堂重建改造,并融入现代化元素,是上海中西合璧的时尚商业区。
◀观众在上海音乐厅内等候入场。上海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建成于1930年。
▼行人在上海外滩建筑群穿行。上海外滩建筑群形成于20世纪初,代表着当时世界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一流水平。
◀上海陆家嘴位于浦东黄浦江畔。这里汇集了东方明珠塔、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众多地标性建筑,成为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
▲有着“中华商业第一街”美誉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游人如织。街道两边矗立着许多中外风格相融合的建筑群,隔江相望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也是上海标志性建筑。

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美誉的上海,集中了世界各国建筑精华。行走在申城大街小巷,百年历史建筑群和现代化高楼大厦交相辉映。走近建筑、阅读建筑已成为当下深受市民欢迎的休闲活动。

近年来,上海全力推进“建筑可阅读”工作,在做好城市文脉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开展一系列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工程,吸引更多市民、游客不仅“走近”更要“走进”建筑。目前,上海已开放1039处历史建筑,同时还推出旅游专线巴士,用精心规划的路线,带游客深度体验申城的文化地标。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可以漫步的,公园是可以休憩的,城市是有温度的。”穿梭在沪上各具特色的建筑空间,感受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与时代风貌。“建筑可阅读”不仅拉近了群众与建筑的距离,也让更多人从申城的建筑中感悟历史厚度,了解上海的发展史、进步史与创新史。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