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国务院关于第八次大督查发现部分地方和单位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到位典型问题的通报中,某地因为审批服务搞权力寻租牟取利益被点名。通报显示,该地大量不动产登记业务超过办理时限,仅2021年7月至8月就超期近千条,部分业务办理耗时近2个月,但向中介缴纳500元至1000元后找内部工作人员即可在2天至3天内取得不动产权证。
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当地市场活力和发展动能的关键要素,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时下,“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形象使者”正成为越来越广泛的共识。各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各项务实举措,为广大企业和办事群众带来暖心服务。在此背景下,这种在审批服务过程中通过权力寻租牟取私利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让营商环境减分,而且影响了部门机制运转,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相关当事人缺乏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受到利益驱使,为权力寻租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也说明,相应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或执行不到位,让一些内部工作人员动了歪心思,牟取私利。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打破藩篱、动真碰硬、落实落细。首先,要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监督制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让内部工作人员不敢有歪心思。其次,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鼓励政府部门简政放权,及时公布办理事项清单和相应办事程序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完善事项运转流程,减少人为干预,打破信息壁垒,让每一步操作都在系统监督之下,并有据可查,让内部工作人员不能有歪心思。此外,还需大力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完善诚信体系建设,让权力寻租行为没有可乘之机。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最关键的还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便民利民惠民”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