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产经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圳龙岗区:
力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打造协同发展“湾东智芯”
深圳龙岗区正加快建设科研创新能力与综合服务配套全面提升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图为俯瞰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片区。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历史机遇下,深圳市龙岗区深入实施“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聚焦“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链条,优化完善新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校院企地协同创新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努力打造大湾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融合发展示范区、集国际化创新策源地与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于一体的“湾东智芯”,助力建设好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

凝心蓄能锻造核心竞争力量

“湾东智芯”的创新蝶变需要优质环境和良好配套支撑。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居于龙岗区中心城西部,区位优势明显,总规划面积26.29平方公里,已被纳入深圳市重点区域,有着创新发展所需的丰富资源、高端人才和优渥土壤,国际化高校集聚,创新创业环境优良,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扎实。

在这里,以深圳国际大学园为核心的创新智核正逐渐形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特色鲜明的高校源源不断输出智慧力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深圳音乐学院加快建设,这些高校与周边企业、医院密切联动,产学研、医学研深度融合持续激活着创新发展的动力。

这里汇聚3所诺奖实验室、2家深圳十大基础研究机构、42个创新平台,建成产业空间150万平方米,现有众创空间22家、孵化器8家,新型产业载体汇聚,以深港国际中心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加速建设,片区在产业领域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7家。

目前,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已基本形成“一主两副、三心两轴”的整体发展框架,涵盖中部活力客厅,北部创新客厅,南部创业客厅,以及黄阁路站城一体发展轴、龙飞大道文教公服生活轴。特别的区位优势,丰富多元的禀赋资源增添了打造高水平深圳东部中心、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客厅”的软硬实力和吸引力,龙城公园、大运公园、神仙岭公园、龙口水库环绕,55公里绿道和19公里龙岗河碧道蜿蜒,形成衔山接水的全景图。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还坐拥深圳大型体育场馆“大运中心”,正在建设深港国际中心公配“深圳露台”、深圳第二音乐厅、大运北国际化文创街区,重大文化、体育和商业设施的加持让整个片区文体辉映,魅力无限。在当前空间制约发展的难题之下,这里依然有可挖潜用地,形成进一步拓展产业承载空间,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更多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广阔舞台。

目前,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整体定位与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创新化、国际化特点日益突出,在此基础上,龙岗区进一步形成“差异化协同发展”的思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校院企地协同创新的科教新城。

砥砺创新续写“峥嵘新景”

更高定位、更深内涵、更大使命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发展,需要更灵活也更具针对性的政策配套。为此,龙岗区加速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体系,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以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创新动能和创造活力。

基层改革不必“标新立异”,更需“求真务实”。龙岗区针对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改革内容没有单纯追求是不是首创,而是借鉴学习其他城区的已有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精准施策。为了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龙岗区试行“先赋权、后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支持高校院所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如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部门,加快促进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约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75%归属于成果完成人。支持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列入深圳市“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实施单位。

科技创新必须坚持需求导向,解决实际问题。龙岗区强化企业和市场需求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探索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广泛对接区内企业的技术需求,整合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促成校企对接合作,累计签订技术合同629项,技术交易额达8.89亿元。

对属于战略性、需要久久为功的技术创新则主动布局和提前部署,如前瞻布局契合产业发展需求科研平台,特别是支持高校院所联合企业共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型科研平台,加快构建重点企业牵引、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如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龙头企业共建未来网络系统优化创新实验室,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与比亚迪公司合作开发新型材料,解决行业痛点难点问题。聚焦“IT+BT+低碳”产业重点创新领域和产业链关键共性环节,引导支持产业链上下游联合自主创新攻关。其中,围绕集成电路产业短板问题,结合“强链、补链、扩链”原则,出台包括“流片扶持”“测试验证分析扶持”等全流程扶持政策,引导和激励电子信息产业关键环节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为了减少服务创新的中间环节,加速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龙岗区还推行科技项目智慧化管理,推进科技扶持资金全链条线上申报审批,实现企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让资金更快更准发挥效益。龙岗区在“i深圳”平台推出创新地图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助手两个小程序,方便企业对接创新资源;优化科研平台支持方式,赋予科研平台资金使用自主权,同时健全绩效评估制度,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研平台建设,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蛋白质药物研究院等科研平台,通过吸引社会投资的方式解决其他资金缺口。

龙岗区还探索实施“拨改投”改革,将“无偿资助”改为“股权投资”,计划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作为实施股权投资的资金池,重点投资区内发展潜力大、成长价值高的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缓解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引导更多社会资本集聚,发挥财政杠杆撬动效应,集中资金助推重点产业发展。

在深化教育合作方面,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建设高标准医学院,加快引进香港先进的教育模式和学术资源;在深港科技规则衔接方面先行先试,协调相关机构缩短仪器进口周期,尽快满足创新主体科研需求;在片区设立外国人才来中国工作许可工作站,方便用人单位和外籍人才就近办理相关业务,提升国际人才流动便利度。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扬帆再出发。随着顶层设计赋予更高使命,全新政策优化扶持,服务“组合拳”立体推进,相信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将劈波斩浪再奋楫,行稳致远开新局。

(数据来源: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创新局)

·广告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