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王灵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要论述的提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同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实践、中国创造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的高度概括,标注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定位、中华文明发展的新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对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深远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特质和底色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就是这样一条自己走出来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道路。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历史发展和实践要求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鲜明特质,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底色。

其一,致力于自立自强。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多年来,小康社会建设全面展开、稳步推进。党的十八大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其自立自强、创新创造的鲜明特质,成就了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最为壮丽的事业。这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体现了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现代化的普遍要求,又同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有着本质区别,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其二,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设想,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促进共同富裕艰辛探索、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上,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影响最广的脱贫攻坚战。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标志着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解决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未能完全消除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彰显了我们党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凸显了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过程的、要分阶段推进和实施的共同富裕,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

其三,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逻辑。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并将之贯彻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还是在脱贫攻坚、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处理好“富口袋”和“富脑袋”的关系,既要家家“仓廪实”“衣食足”,实现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也要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实现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正因如此,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改善,强调形成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良好局面。

当前,我们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价值引领、文化滋养、精神支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旨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其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自主贡献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国制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引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布并持续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有力支持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将践信守诺,携手各国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五,坚持和平共赢。

历史地看,西方的现代化之路大多是与扩张主义、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中国的现代化走的是一条和平共赢之路,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将“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等中华传统理念和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迄今为止中国提供的最大全球公共产品,是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其蕴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使数千年来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融合的重要通道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实践,将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观”和大同世界理念付诸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之中,将中国的发展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靓丽底色。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

西方现代化的弊病之一,是造成了人与人关系的物化。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与之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更协调、更和谐。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底色,就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其实践路径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其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一代代共产党人把青春和生命、鲜血和汗水,倾注在这片中华大地上。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发展的根本目标,着力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其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进一步从理论上阐释了人民如何有效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是对社会主义和我们党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方向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和发展了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其三,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基本任务,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提出了涵盖依法治国各个方面的重大改革举措。“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基本建成法治社会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我们党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坚持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

其四,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党中央着眼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对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变革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发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等稳居世界前列。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动能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增长的包容性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我国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从主要依靠投资推动转为消费和投资一起推动,从出口大国转为出口和进口并重的大国,我国经济实力、经济结构、经济活力韧性、对全球经济发展影响力,都迈上了新台阶。

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还是人类文明新形态,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结晶,都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和显著优势中找到根源和根据。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形式,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成果,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价值准则。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来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支撑下生长起来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全方位建设实践中巩固完善的。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要论述,体现着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方向目标,蕴含着和平发展、包容互鉴的理念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日臻完善,正在筑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个新形态,代表着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达至的新境界、呈现的新气象。这个新形态,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文明形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使现代化系统得以统筹协调,促使各个领域的文明建设相互促进,每个领域的文明建设都为其他领域的文明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又都以其他领域的文明建设为条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系统观念,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统筹发展和安全,等等,都是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显著特色和优势。

兼收并蓄和开放包容的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现代化代表着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是强国富民的必经之路,其趋势和方向不可逆转。西方发达国家用了近300年时间,让10亿左右人口进入现代化,走出了现代化的西方道路。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西方模式似乎成为了现代化的唯一模式。但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践证明,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可以选择,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通过走自己的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因此,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共存关系。我们并不排斥西方现代化,而是学习借鉴了西方现代化的有益经验,吸取了教训。在现代性或现代价值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文明新形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需要看到,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绿色发展水平。由此,新时代新阶段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特色: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而且,推动高质量发展本身就是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既能创造出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也能塑造出高质量发展的文明。

命运与共与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行共存。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创造良好国际环境。在人类社会中,文明多样性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秉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主张,充分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积极倡导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充分汲取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的产物。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把握历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倡导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同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以现代化建设新成就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赓续的客观规律,更在多个维度上探寻着人类文明的普遍规律。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才能避免西方现代化的弊端,建设走在时代前列的现代化文明。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建设完善和贯彻执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能够展现、优势能够发挥。

当前,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正意气风发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局面、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内涵,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别是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我们党领导人民的一系列伟大实践,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进一步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必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互促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