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地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富即安”心态要不得
——河北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系列谈之二
陈发明

打造自主品牌,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层级……与河北一些县域小企业的管理者聊起这些,他们通常表示:道理都懂,但是不愿这么干。为啥?做“大路货”虽然利润少,但是也能挣钱;换种“活法”,要承担一定风险。说白了,就是抱着“小富即安”的心态,不愿意走出舒适区。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舒适区真的“舒适”吗?未必。

从产业特点看,在河北县域特色产业发育时间较长的地方,较为普遍地存在“大而不强”的尴尬:某项产品或者某个产业,算区域内所有企业叠加的总量,在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大、行业地位高,但是也存在小、散、弱等问题。比如,企业数量多,龙头企业少;整体规模大,单体实力弱;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产业横向覆盖广,但是纵向链条短……这样的产业格局,看起来有遍地开花的盛况,但缺少百花齐放的繁荣,区域内企业之间内耗严重。

从市场环境看,随着消费升级、技术升级,必然会要求产品升级、产业升级。企业应对这种变化大体上有3种类型。一是固步自封型,守着几十年积累的家底吃老本,只要市场上对传统产品还有一点需求,就挣一天算一天,最终沦为被温水煮死的那只青蛙。二是稳中求变型,既对传统的市场份额紧握不放,也对新的产品和需求进行稳步探索,吃着碗里现有的,也盯着未来锅里的,这样的企业占大多数。三是自我革命型,把握住行业未来趋势和方向,进行彻底转型,虽然有风险,但也能占得先机。

从环保压力看,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广泛确立,传统的工艺设施、发展模式必将迎来更新换代。近些年,在河北的县域经济格局中,已经有一大批小散乱污企业和家庭作坊在环保风暴中被彻底淘汰。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洗牌远未结束,能源革命、工艺变革、政策约束还将持续。在绿色低碳发展要求下,低效率、低质量的守旧企业没有出路。

如果说政策扶持能提高企业发展的上限,那么企业家的经营水平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则决定了企业的下限。小富并不意味着久富,在过去和今天还能赚点小钱,并不等于在未来就能无忧。因此,“小富即安”的心态要不得,乘势而为才是正途。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