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之间有很多可以合作的领域,无论是经贸、投资还是其他领域,如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中国和欧洲去年签署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这是欧美之间都未达成的。中欧之间需要更多这样的建设性协定进一步释放双方经贸合作的潜力,使得双方企业和消费者切实受益。
就中欧市场开放、中欧经贸合作、中国经济增长等话题,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在北京采访了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
在布鲁塞尔的欧盟中国商会近期发布的报告,与中国欧盟商会最新发布的《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21/2022》,有着同样的主题,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贸易政策“保护主义”和市场的“内顾”倾向。从目前商会的调查来看,欧盟企业担心在中国市场的参与受限制。同时,欧盟中国商会的报告认为,欧盟出台强化投资审查、对外国补贴采取新的监管制度等防御性贸易政策工具,说明欧盟市场走向“内顾”,这增加了中国企业在欧投资和经营困难。
“双方对‘内顾’的关注反映了我们共同的担心,就是全球经济的碎片化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脱钩’趋势。”伍德克表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政策促使欧洲转向强化单一市场,欧洲与过去20年的任何时候相比都更加“内顾”,但欧洲的强项不在地缘政治,而是商业,欧洲不应与美“站队”,而应保持独立自主。正如欧盟中国商会的报告所显示,欧盟在进行投资审查、反补贴等,也在讨论如何将就业岗位、供应链带回欧洲。我们已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增长了30年,现在全球出现了“脱钩”的迹象。今年年初中国欧盟商会发表了一篇关于贸易“脱钩”问题报告,这份报告表达了我们对美采取制裁手段、给出口投资设限致使美中两大经济体“脱钩”的担忧。美中经贸“脱钩”不利于欧洲支持多边、开放、对等的全球贸易体系建设。对于商会来说,我们希望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发展,成为全球性企业,也希望在中国的欧洲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伍德克强调,中欧经贸合作有广阔前景。近一段时间以来,欧盟在对华关系上的政治色彩上升,欧中之间在“人权”话题上的摩擦放大。《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审批被欧洲议会投票暂停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是一个有利于欧中双方的协定,商会和我本人都为协定的顺利达成付出了很大努力。我认为制裁会使中欧合作陷入困境,制裁是危险的外交手段,因为制裁一旦实施,就很难轻易解除。制裁显然不符合欧盟在华企业的利益。”伍德克说。
“欧中之间有很多可以合作的领域,无论是经贸、投资还是其他领域,如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伍德克表示,中国和欧洲去年签署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这是欧美之间都未达成的。欧中之间需要更多这样的建设性协定进一步释放双方经贸合作的潜力,使得欧中双方的企业和消费者切实受益。商会愿意为此不断努力。
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伍德克表示,中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将重新塑造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中国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一个方面的体现是,近期中国抑制资本无序扩张、加大力度反垄断,并对互联网平台、网络游戏、教育行业加强监管,为市场创造了竞争活力。打破垄断,可以让社会和经济更加公平,也可以拓宽社会自下而上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中国在提升高端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互联网经济、服务产业不会让中国成为超级大国,中国也不能过度依赖房地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摆脱对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型增长。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一个很明智的策略。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更好的基础设施,而是包括保险、医疗、教育等在内的方方面面。中国需要制造业升级,需要半导体、化学、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链,这也是欧盟在华企业可以参与提供支持的。
伍德克表示,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是健康的。平稳的增长有助于避免经济泡沫,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增长。继续依赖投资的不平衡增长可以使欧盟在华企业短期获益,但我们更希望中国有一个稳定、健康的增长,这才是重要的。我们希望欧洲的企业能在华长期存续并支持中国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