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大湾区,潮涌西江畔。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位处珠三角西翼,是珠江、西江交汇的重要节点,面积不足1千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及50万。在制造业大市佛山所辖的五区中,原本属于经济基础较弱、体量较小的一个区。自2021年3月以来,随着“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选址高明区”的“靴子”落地,高明城市热度陡升,区域价值充满着想象空间。
站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的战略高度,善于把握大局大势的高明人,适时确立了建设“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珠西先进制造新高地、岭南田园城市新样本”的发展目标,发出“要做佛山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豪言。据此目标,高明区以猛虎下山的气势,提振发展信心、优化营商环境、重构城市格局,拓展产业空间……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高明,未来五年,将要在经济总量、人口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地方财政、农民收入等6个方面实现翻一番。
得天时,踞地利,善谋划,西江之畔的高明区正聚势起飞,成为一座机遇之城、活力之城。
城市能级大提升
在匆匆忙忙的旅客看来,机场意味着免税店、交通中转站或运输中心,但一个枢纽型国际机场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此。根据国际航空运营的经验,一个枢纽型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际机场协会把机场比喻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来看,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选址高明区,将直接带动高明“十四五”期间重大项目建设超千亿元。根据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高明除了建设新机场外,还迎来广湛高铁、珠江肇高铁、肇顺南城际、佛肇高速等一系列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黄金期,推动高明建设成为集“一个机场”“六大轨道”“十大高速”“两大港区”于一体的湾区枢纽新门户,实现60分钟可达广州、深圳、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中心城区30分钟可达全区所有城镇,城镇15分钟可上高速公路,中心城区10分钟可上高速公路。
高明区的历史发展,从来就离不开交通枢纽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刚恢复建制的高明,面临着对外被西江阻隔、对内只有3条水泥路可以行车的窘境。为打破这一尴尬处境,高明随即自筹资金建造高明大桥,20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一桥飞架东西,从此西江天堑变通途,高明经济迎来首轮腾飞。
从枢纽经济特点来看,城市因为枢纽而成门户,因为流动而更繁荣。在粤港澳大湾区版图中,虽说高明位于广佛都市圈与珠中江城市群、深港经济圈构建成的“黄金三角地带”,但在新机场落户之前,高明一直以来没有位于大湾区发展的主轴上,资金、人才等资源流动对本地影响较少,影响高明参与大湾区建设的进度和深度。当新机场、高铁高明站等交通枢纽建成运营后,将成为佛肇云新发展轴线和珠江肇轴线上的重要枢纽节点,真正享受到资金、技术、要素流通所带来的发展红利,提升在大湾区发展中的城市能级。
作为4F级枢纽机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预计近期(2035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000万人次,远期(2050年)达到5000万人次。高明人积极拥抱枢纽经济时代机遇,根据高明东西走向的地理特征和未来经济功能,科学谋划“两城一带”的城市空间格局。其中,西部依托空港资源,从深步水水库到肇庆市形成新的发展轴,将加快建设成临空产业新城;东部以西江为轴线,加快荷城、西江产业新城、杨和的一体化建设,打造成高品质山水田园城市;中部强化明城镇在绿色自然的景观生态轴线作用,打造成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带,共同形成两城引领、多点支撑的绿色智慧城市新结构。
综合实力大跨越
高明区曾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1981年恢复建制之时,县里可支配的财力只有310万元,工业总产值不足500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不足1亿元。历经40年的砥砺前行,特别是经过近年来补短板、破瓶颈、强支撑,高明的发展日渐厚实。2020年,高明地区生产总值达882.37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315.66亿元,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上升至第40位。
如果说,曾经的高明,因为区位原因,离珠三角发展中心尚远,实力尚欠,那么,在“十四五”的新发展阶段,随着湾区枢纽门户地位的确立,加上自身的内功淬炼,高明即将迎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逆袭,向着“飞”一般的目标跃升。
高明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未来五年,高明的综合实力将实现6个“翻一番”的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在突破1300亿元基础上,力争翻一番达到1700亿元以上;人口总量在达到60万基础上争取达到80万、力争翻一番达到94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翻一番,年度投资达800亿元规模;百亿元、五十亿元、三十亿元、十亿元企业和高企存量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力争翻一番;农民收入力争翻一番。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高明人正全力找寻经济发展新赛道——树立全域空港发展理念,将全区93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谋划,探索“一区多园”组团模式,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开放合作的临空示范格局。其中,“一区”指创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多园”指力促各镇街、西江产业新城配套建设若干高端专业产业园区。
土地多,开发强度小,是高明的一大优势。作为制造业重镇的佛山,绝大部分区域开发强度已超过50%,而高明区的开发强度只有14%,但围绕建设全域临空经济示范区,特别是破解产业用地不够连片的难题,高明正实施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加速全区国土空间结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为产业升级、城市提质和生态保护提供更强有力的承载支撑,为未来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一方面,在西部临空经济核心区,将连片打造160平方公里的高明大工业园区,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培育形成面向未来的临空经济产业带,建设对标一流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另一方面,加快特色园区建设。荷城街道将加快整合西安片区3000亩土地资源,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园;杨和镇将以一环西拓为轴线,推动先进装备产业园扩大至万亩规模;明城镇将高标准建设万亩环保科技产业园,建成集智造、科创、旅游等于一体的田园式环保科技创新集聚区;更合镇将推动5.9万亩临空产业园建设,加快培育汽车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临空产业;谋划5.1平方公里的深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聚焦数字产业、高端智能装备和航空产业,打造佛山松山湖;西江产业新城将推动沧江工业园提档升级,拓展3000亩产业空间引入优质项目,争创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容量大、层次多的各类产业空间和平台规划正呼唤高质量产业项目的入驻。目前,高明区正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机制“大招商”“招大商”,未来五年,产业项目招商总额将突破3000亿元。
生态价值大转化
六林一水三分田,是高明特有的自然风貌,也造就了高明的绿色生态底色。市域森林覆盖率达59.4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佛山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境内拥有17.5公里西江黄金河道,近百里沧江及其15条支流横贯全境,有大小湖库60多处。近年来,高明从容坚守“生态优先”的发展初心,奋力开创“绿色崛起”的先行路径,空气质量连续7年位居佛山市前列。2019年,高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放眼大湾区,在制造业城市中,高明生态环境相对优;在生态城市中高明的制造业发展得相对好。凭此比较优势,高明在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将有空间、有条件率先探索形成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方式。
那么,高明区将如何创造性地实现绿色生态价值的转化?
在发展路径方面,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建设“绿色高明、低碳高明、美丽高明”,力争在2023年成为全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在2025年成为全国示范样本。
在城市建设方面,塑造山水林田湖相融的品质城市形态。突出山水特色和田园本色,打造“碧水绕城·点亮西江”生态名片,建设“十里西江、百里沧江”碧道、“西江新城山水走廊”万亩公园,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设,将高明区打造成为色彩缤纷、五彩斑斓的大美画卷。
在生态产业化方面,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一方面,发挥高明环保项目示范作用,建好环保科技产业园,带动环保产业做大做强,建设环境友好、社区友好、产业友好的典范。另一方面,坚持“全域旅游、全城共建、全民共享”,整合区内发展资源要素,做活“旅游+”文章,推动总投资超200亿元的21个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启动皂幕山旅游带开发建设,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高明区将立足湾区门户枢纽区位优势与“一湖、两江、三山”等生态资源,全方位系统化整合提升旅游发展资源要素,构建“双核双带三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探索“山江田统筹、城镇乡一体、文产旅融合、新门户平台、新服务支撑”的全域旅游路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度假生活目的地。根据规划,到2025年,高明区将实现游客接待量1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5亿元,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
(数据来源:佛山市高明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