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在云南昆明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临沧凤庆陈升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红茶作为大会指定用茶之一,给世界各地的嘉宾送去了滇红茶的美妙滋味。
“滇红茶享誉海内外,曾经创造了‘1吨滇红茶换10吨钢铁’的辉煌。”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郭惠云说。
在1939年以前,云南是没有红茶的。“滇红”始于凤庆,是云南红茶的统称,至今有80多年的历史。它茶汤香高味浓、颜色红鲜明亮,令爱茶之人入口难忘。
凤庆县滇红茶博物馆陈列着斑驳的文史资料,久远的样茶藏品以及颇有年代的制茶生产工具,为人们讲述着滇红的前世今生。展馆里还立有一人物雕像——冯绍裘。他是中国著名的红茶专家,也是滇红茶的创始人。
1937年,中部传统茶产区受到战争的影响和破坏,无力继续生产。1938年秋,从武汉迁到重庆的中国茶叶公司便派技术专员郑鹤春和技师冯绍裘到云南调查茶叶资源和生产情况。
二人先乘汽车,再步行山路,到达顺宁县(即现在的凤庆县)已是11月初。秋末冬初的季节,气候温润的凤山茶树成林,一片黄绿。茶树高达丈余,芽壮叶肥,成熟的叶片大似枇杷叶。云南大叶种茶的特点让冯绍裘喜出望外。
在此之前,云南各茶叶产区只生产青毛茶,属绿茶类。一向不生产红茶的云南能否产出好的红茶呢?“如能采用大叶种茶创制出红茶,其发展前途是无可估量的。我怀着满腔热忱,决心试一试。”冯绍裘在后来的《“滇红”史略》中写道。
试制结果令人欣喜。冯绍裘将红茶样邮寄至香港市场,优异的茶叶品质被评价为“上品”。
“滇红”创制成功后,1939年初,冯绍裘受命筹建顺宁实验茶厂。当时地处山区的凤庆交通困难,购置制茶的机器设备和物资运输十分缓慢。在机器和动力设备没有配齐安装完毕的情况下,冯绍裘带领工人采取土法上马,用人力手推木质揉茶桶、脚踏烘茶机、竹编烘笼烘茶等办法,开展生产。
1939年顺宁茶厂生产了首批500担滇红茶,被装在沱茶篓里转运香港,再换装木箱和铝罐出口英国。出口的滇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大获赞赏。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国家出口需要,凤庆建成我国优质红茶出口基地县,全面改制红茶。与此同时,红茶产区也由凤庆县扩大到昌宁、云县、临沧、双江等地。
改革开放以来,凤庆私营茶厂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目前凤庆县茶园面积达51.6万亩,年产量达4万吨,其中红茶产量占比达70%,荣获“全国十大产茶县”荣誉称号。
在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看来,过去10多年,中国的红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也呈现出了新特点。“一个是消费拉动由出口正转变为内销为主,另一个是产品结构由生产红茶到现在以生产功夫红茶为主。”
滇红茶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制约。“新形势下,滇红茶工艺标准不统一,基地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市场竞争力弱,行业监管形不成合力,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率低。”郭惠云说。
今年10月,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成立,包括茶企、合作社、文化旅游公司、科研机构等60家单位加入联盟。“我们希望推动相关政策有效落地,解决茶企业基地建设、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环节遇到的困难。”联盟理事会理事长施贵华说。
滇红茶历经时光洗礼,成为小城凤庆的精神坐标。正如凤庆县县长谭波所说,“滇红不单是一种茶,还是一种情怀、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激励我们生生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