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顾诵芬、王大中2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64个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8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些科技之星的成果有哪些特点?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直致力于奖励基础研究。2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部由化学领域研究成果摘得。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团队原创性地提出了“纳米限域催化”新概念并成功实践,为催化过程和催化剂设计走向“精准”奠定了理论基础,推进了催化学科发展。复旦大学赵东元团队的研究成果“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有机—有机自组装软模板合成介孔材料思想,首次将功能介孔材料从无机骨架扩展到有机高分子材料,引领了国际介孔材料领域发展。
一些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聚焦前沿。中国科学院的数学家田野,在重要数论问题上做出了原创突破,以“同余数问题与L—函数的算术”项目摘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还有一些获奖团队关注民生领域重大问题并取得突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团队完成的“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项目,为麻风病的精准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坚持要求提名成果应用需满3年以上。2020年度获奖项目平均研究时间为11.9年。“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殊荣。该团队40多年来深入研究“呼吸疾病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机制及早期干预”问题,对我国呼吸疾病的防控和诊疗作出重要贡献。
一些获奖成果诞生于多年的产学研合作中,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在深海油气开发中,深水浅层钻井属世界级难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杨进团队历经14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在深水浅层钻井设计、作业控制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开放合作步伐更加坚实。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全部向外籍专家开放,由外籍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有5个,其中参与研究时间超10年的有2人。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参加单位育成品种国内累计推广2.7亿亩,国外累计推广4423.4万亩,产生重要国际影响。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共受理来自22个国家的54位候选人和1个国际组织,再创历史新高,最终有来自7个国家的8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获奖。中外科学家们携手在基础研究、全球性问题等领域开展科技交流合作,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积极贡献,生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