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几波冷空气猛烈袭来,导致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偏低,黄河以南多地气温再创新低,特别是北方多地气温骤降,不少人惊呼“一夜入冬”。据专家预测,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可能出现极端天气。相关部门应切实提高减灾意识和水平,防范寒潮天气对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寒潮是我国许多地区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具有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致灾严重等特点,对国家经济运行、百姓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
首先,要重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冷空气会造成农作物的霜冻害或者冻害,进而影响农产品的供应。近期,多地蔬菜尤其是叶菜价格偏高,就是受寒潮、降雨影响,供应量减少所致。其次,寒潮带来的冰冻,是电力系统的“杀手”,会造成电网机械性损伤,甚至导致局部地区停电断电,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群众日常生活。此外,寒潮伴随的大风、雨雪和降温天气易造成能见度低、路面积雪和地面结冰等,直接影响公路铁路交通、物流运输和海上作业安全。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确保人民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安全和温暖,是两项任务,也是两条底线。针对可能出现的寒潮天气,各地区各部门要主动出击,积极做好预防、预警、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确保冬季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供暖,保障北方重点地区取暖用气,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指导有关地区及早落实牲畜、蔬菜大棚、电力道路等防寒防冻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各地要加强会商研判,切实把防范自然灾害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中。要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建立部门间的协调联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准确预测灾情,提前发布预警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传播,向群众科普应对寒潮天气的知识。这样,才能筑牢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