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锻造工程机械制造业新优势
——访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
本报记者 刘 麟 谢 瑶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装备制造业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如何在全球竞争中形成发展新优势?经济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

记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近些年取得了怎样的发展成就?

刘飞香:2008年,铁建重工开始进行盾构机研发设计。当时,盾构机的核心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我们从零开始一步一步攻克难关,不到一年时间,铁建重工第一台盾构机问世。如今,铁建重工拥有全球最大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生产系列最全、品类最多、应用最广的地下工程装备,创造了50多项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产品和技术。可以说,铁建重工的发展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一个缩影。

如今,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工程机械门类最全、品种最丰富、产业链最完整,工程机械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中国占11家,其中铁建重工在2021全球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制造商五强中位居榜首。

记者:目前,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潮流,产品技术创新正加快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迈进。在此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刘飞香: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重并行的时期,部分领域尚在补短板,部分领域正在锻长板。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工程机械行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发展主动权,要在打通创新链、补强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等方面主动作为。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每一环都至关重要。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央提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以说找准了问题的核心。

中国既是世界工厂,又是世界市场,还是世界研发基地和创投中心,疫情凸显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无可替代的地位。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核心基础件供应链风险仍然存在,产业安全保障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配套件产业链不完善、总体实力弱,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行业国际化道路任重道远。

记者:铁建重工专注研制填补国内空白甚至全球空白的产品,这些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十四五”期间,铁建重工怎样实现数字化转型?

刘飞香:坚持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创新,要把产业链自主创新进行到底。首先,坚持差异化、高端化的产业产品战略,具体到产品开发上,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满足细分领域不同场景的施工需求。其次,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完成高性能配套产品研制,加速工程化应用与批量化生产,着力解决“卡脖子”技术。再次,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缩小差距,在关键领域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导的技术标准体系,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十四五”期间,我们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是建设基于信息技术、工业技术与管理技术三者融合的智慧企业体系,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并行发展路径,推进智慧企业建设,实现产品、服务、研发、生产、管理的智能化,全面步入“智造”新时代。

记者: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刘飞香: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加速“出海”,高附加值产品和国产品牌快速走向全球市场。以高端地下工程装备为例,国产盾构机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不过,中国工程机械“走出去”仍面临途径较为单一、产品和服务优势不够突出、国际化程度不够等问题。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力:一是建立重大装备“走出去”的海外市场联合体,通过联合体方式合力投资承揽项目,带动国产装备出海。二是建立重大装备“走出去”的政策性鼓励机制,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出海。三是建立重大装备“走出去”的行业协调机制,有序引导装备企业海外发展,壮大国产装备海外市场。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