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地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生共创共享 华侨城以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

成都安仁古镇大匠之门文化中心

曾经的安仁因历史而厚重深沉,在此沉静呼吸的27座老公馆、47座现代博物馆讲述着往昔故事,长街小巷散发着巴蜀文化韵味;如今的成都安仁古镇因创想而活色生香,历史流动起来,文化飞扬起来。这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崭新图景得益于在新发展格局之下,华侨城集团与多方力量一起,以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推动产业共富、人才共育、文化共兴、生态共享、社区共治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

产业带动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十月的安仁秋高气爽,绵绵秋雨如烟如雾,让青砖青瓦、古朴自然的安仁古镇更添静谧美好。在古镇新落成的新文化地标大匠之门文化中心里,2021年10月16日至17日举行了以“新发展格局下的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六届安仁论坛。与会代表在此深度探讨新发展格局下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新动能。此前的五届论坛同样积极探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体思路、重点工作和任务举措,碰撞思想,聚沙成塔,使得安仁论坛发展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共赢的综合平台,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与智力支持。

在距离安仁古镇中心区不远的南岸美村,田园新景欣欣向荣,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集美丽乡村、生态博物馆、耕学农场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原乡美感”消费场景,上演着华侨城乡村振兴的故事。在这个美好的乡村生活共生体系里,华侨城通过导入多产业提升乡村文化价值,结合可观、可游、可购的乡村生态循环体系,创新技术、管理与合作模式,推动乡村产业体系建设。以艺术点亮乡村,以美学装点林盘,以国家5A级景区创建、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导入生态与艺术等方式实现空间活化再生。将农业和康旅结合,实现农田集约化、有机化、生态化治理,构建起美田、美宿、美食、美院产品体系,形成“艺术美学+三产联动”模式,使得村民住在美景中,一手“产业饭”,一手“旅游饭”,端得稳也吃得香。截至2021年7月份,南岸美村已实现年游客接待量11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3.2万元,较2017年增幅达到200%,不仅受到各级政府部门高度关注,还吸引了康佳创投、乡伴集团、西华大学、成都农科院等社会资源聚集,形成政、企、民共享共生共荣的良好生态圈。

安仁古镇的华丽蝶变只是华侨城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2012年以来,华侨城确立“文化+旅游+城镇化”和“旅游+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文博文创等多业务特长和全国布局的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华侨城在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以及定点帮扶贫困县的资金投入累计达163.5亿元,帮助16万贫困群众脱贫出列。通过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所形成的开放式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4000万人次。

截至目前,华侨城在京津冀、长三角、中西部、海南、云南等区域,建设和运营近30个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项目。除了安仁古镇南岸美村,还有四川广元双旗美村,海南三亚中廖村、南山村,云南昆明乌龙古渔村,广东江门古劳水乡,汕尾陆河螺溪谷等一批代表项目。同时,成立欢乐田园专业公司,在成都、深圳、三亚等地建设“欢乐田园”项目,正携手陕西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农业、科技、教育等领域广泛合作,依托“大尺度”场域和“小组团”休闲、研学产业,形成“农商文旅”模式,实现多方互惠共赢。

总结华侨城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因地制宜、发挥主业特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市场化思维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是其结合企业实际形成适合自身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几大要素。特别是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乡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等客观规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利用文旅融合赋能的特殊优势,在产业、文化、生态、机制等方面发力,创新“文旅融合+美丽乡村”“产业帮扶+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开辟农业文旅“新战场”,打造美丽乡村“新兵种”,探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华侨城模式”。

和谐共生 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生态兴则文明兴。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人致富,更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华侨城的乡村振兴探索中,一直坚持以生态为根,承担起央企的责任担当,推动生态保护和建设。在昆明乌龙古渔村、江门古劳水乡等一批村落建设中,依据传统村落适应性保护要求,赋予老村落新的生命力。走进乌龙古渔村,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建筑散见于田间,这里不仅有昆明传统的“一颗印”建筑,以及“三合院”“走马转角楼”等民居,还有清代、民国的古建筑等共计270余栋,摄影爱好者称这里为昆明的民居博物馆。华侨城秉持保护性开发的原则,以滇池生态保护、古建筑风貌再现、历史文化传承为核心,对村容村貌进行修缮和保护性提升。通过挖掘当地自然人文资源,以自然景观、乡村文化为重点打造特色农耕田园风光,在保存原乡原貌的同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致力“渔浦星灯”里的昆明记忆再次活化,田园牧歌式的美丽乡村再现活力,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在这里得以实现。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催化剂”和“动力源”,华侨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搞“千篇一律”,奉行“各美其美”。通过充分挖掘不同乡村的山水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传承乡建、保护和开发民俗,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把乡村特有的文化打造成旅游产品的核心卖点,用旅游的流量优势彰显乡村文化的特殊魅力。同时结合“文化+节庆”“文化+科技”“文化+融媒体”等方式,在海南三亚中廖村、南山村将非遗人偶剧、传统乐器演奏等表演形式融入生活场景,塑造IP体系,营造特色节庆,形成“品牌塑造+文农旅融合赋能”模式,中廖村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广东汕尾陆河螺溪谷通过传承客家文化,打造体验式、浸入式田园生活,定点帮扶援建易地搬迁社区文化场所等基础设施,促进乡村文化教育振兴。

建设美丽乡村,既要美在“面子”,更要美在“里子”。华侨城既注重以“美”塑形,也不忘铸就乡风文明之魂,让绵延赓续的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在具体实践中,华侨城坚持“党建强村、党建富民”理念,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乡村振兴、富民强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

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华侨城将持续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5个方面科学推进,努力形成产业共富、人才共有、文化共兴、生态共享、社区共治的“五共”体系。特别是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主业进一步有机融合,积极参与农业、农村投资建设,带动当地产业链发展,开发农旅、康养、亲子旅游、度假等大文旅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支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数据来源: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

·广告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