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以及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什么是国家公园”等话题连日来受到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是中华大地的瑰宝。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了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国家公园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以及全民公益性,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得了重要进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九龙治水”多头领导的体制弊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边界不清晰和产权不明确的历史遗留问题。尤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这一试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不同自然保护区行政区划而造成栖息地生态环境破碎化的问题,对保护好珍稀濒危物种以及加快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国家公园试点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国家公园内特许经营项目审批以及利益分配问题、周边社区发展程度与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等。此外,在管理工作中还有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下一步,建设高质量的自然保护地,需要深入且稳步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工作。
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国家公园前期可能没有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根据试点进展情况,前期分阶段重点保障中央财政支出,可将国家公园内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行资金纳入中央预算。后期可逐步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事权,明确双方分别承担相应的支出责任,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捐赠机制。还可尝试发行以某个珍稀物种命名的福利彩票,作为筹集的社会公益资金,统一用作相应的物种保护经费。
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一是国家公园与周边社区建立完善的共享机制。国家公园除核心管控区外,应该允许周边社区原住居民无障碍进入一般管控区,使其拥有原住居民进入权和经济收益权。通过公益教育,使原住居民逐步形成主动参与保护的监督机制,同时鼓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主动建立社区共管机制。二是给予所在地地方政府一定经济发展的空间。三是建立社会公众参与保护的激励机制。
加强专业人才引进与支撑体系建设。国家公园应与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利用科研机构强大的专业人才,建立自己的专家学者数据库,为日常科学研究、完善管理机制,特别是解决国家公园试点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供支撑方案。科研机构与国家公园签署科学实验基地,园区内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源头数据。
保留传统村落及传统习俗。一方面,对国家公园内的传统村落应赋予相应的发展权利,应因地制宜给予他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村落治理、投资运营方面的发展权。另一方面,要尊重国家公园内的居民传统习俗。当然,也应采取有效办法,逐渐取消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比如砍柴取暖、森林内燃火驱赶野生动物等方式。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中长期发展规划,要与我国其他领域的重大战略结合起来,协调实施。当国家公园完成试点进入新的体制机制正式运行后,有关方面应全面确立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基础设施管护和生物安全监管的各项法律法规,适时颁布国家公园法,依法依规管理国家公园。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