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写“联通”“畅通”“沟通”新篇章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解读

“我们要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推进全球交通合作,书写基础设施联通、贸易投资畅通、文明交融沟通的新篇章。”

10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重要倡议、宣布务实举措、体现中国担当,为推进全球可持续交通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坚强信心。

让交通成为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要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投入,让贫困地区经济民生因路而兴。”对于交通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中的关键作用,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一语中的。

“没有可持续的交通,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联合国副秘书长暨大会秘书长刘振民表示,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国诸多交通建设项目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脱贫攻坚、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有力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是中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

“京沪高铁是交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运营10年来,已累计安全运送旅客13.5亿人次,开行列车近120万列,沿线城市连点成线、共同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凸显。”中国铁建铁四院京沪高铁设计总负责人王玉泽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贫富差距恶化,南北鸿沟扩大。只有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才能够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中国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网络,使得城市、乡村间的出行不再困难,并且有助于推动国土开发、实现均衡发展。”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说。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加强南北合作、南南合作,为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支持,促进共同繁荣。

“习主席的讲话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路径。”参加大会开幕式的中国铁建海外业务部总经理曹保刚在非洲进行交通建设多年,对此深有感触。“中国通过海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给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民生改善。”

“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也必将成为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开路先锋。”曹保刚说。

增强发展动能,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技术支撑。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交通运输是技术创新重要载体,也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领域。通过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与科技攻关,我们的一些关键设备如盾构机等,在设计、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中铁十五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黄昌富说,面向未来,将继续聚焦交通领域前沿科技和关键技术研发。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为特征的交通科技革命持续发力,推动了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

“习主席的讲话紧紧把握住了现代交通业发展的前沿方向。”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李震宇表示,随着人工智能与出行产业的深度融合,智能交通将产生深刻变革。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如何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习近平主席提出关键举措:

“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

“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交通装备”;

“鼓励引导绿色出行”。

对此与会人士表示,交通领域的资源利用水平、环境友好程度的提升,必将推动整个经济社会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对全社会的碳达峰、碳中和产生重要作用。

“面对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以可持续方式推进交通领域发展和相关能源领域转型,成为后疫情时代各国促进经济复苏、增强经济韧性的巨大潜力所在。”刘振民说。

以互联互通实现互利共赢

交通推动经济融通、人文交流,使世界成了紧密相连的“地球村”。

“各国只有开放包容、互联互通,才能相互助力、互利共赢。”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引起与会代表和交通界人士的广泛共鸣。

“近年来,中国中铁参与建设的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亚吉铁路、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等基础设施项目,为改善当地民众交通出行条件、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获得了所在国政府和当地人民的高度评价。”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文健表示。

就在几天前,在北斗自动巡航走行定位系统引导下,中国中铁施工人员将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缓缓放入接轨点精准落位,中老昆(明)万(象)铁路全线铺轨完成,向着开通运营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推动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以及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

“我们坚持交通天下,已经成为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货物贸易额最大的经济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欧班列、远洋货轮昼夜穿梭,全力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体现了中国担当。”习近平主席指出。

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近年来,中国不断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交通融合发展“快车道”。

在中国与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的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大部分都涉及交通互联互通合作。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4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70多个城市。

集众智、汇众力,动员全球资源,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令人瞩目的“中国方案”——

“中方将建立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为全球交通发展贡献力量。”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徐亚华说,这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可持续交通重要建设者、参与者、贡献者的积极作为和历史担当,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深厚的为民情怀和深邃的战略视野。

“这体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推进全球交通发展、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责任与担当。”丹麦驻华大使马磊表示,他赞赏中国在推动全球交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的领导作用。

文/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