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月,云南的一群亚洲象长驱北上,引起大众广泛关注。在社会各界的精心关爱下,这群野生大象前不久回到了传统栖息地,整个旅途和谐圆满、人象平安。据业内专家预测,随着象群规模不断扩大,大象的活动从栖息地还将不断向外扩张,象群北上或南下的现象还将会发生。
近年来,大象与人类生存空间交接度越来越高,人象冲突也很难避免。特别是在村民农作物成熟之际,大象会暂时放弃常吃的野芭蕉、象草等粗纤维食物,转而去吃营养丰富的水稻、玉米等人类口粮。为了保证人象共处与人象平安,政府部门已划定一些自然保护区供野象栖息,但人为划定的保护区是相对的、不完整的。这些地区与人类活动区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屏障,在保护地边缘及中间还有村庄分布,其中还有一些耕地。
从野生亚洲象近年来的活动现象来看,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已经不能满足象群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象群数量增长超出了现有栖息地的承载能力,突出表现在象群不断向外迁移觅食上。当现有的栖息地不能满足大象生存要求时,就需要把部分种群安置到别的保护区,做到象群规模与生态环境的基本平衡。
为了保证人象平安、和谐共存,我们在研究大象生存活动历史和现状的同时,也要注意谋划好亚洲象的未来前景,要提供众多的保护地为大象活动拓展领域。中国有足够大象生存的地理空间,不但云南省内有其他的自然保护区,其他省份自然保护地也可供大象生存。中国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一些边缘山区小村小寨会消失,成为可供动植物生长的区域。同时,中国保护自然力度不断加强,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为新增象群栖息提供更大区域。关键是要从全国地域的角度,提前做好人象长久共处的区域规划,包括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
大象栖息地规划必须有长远思考,应该包括很适宜区、适宜区和基本适宜区等不同层面。很适宜区就是目前有野生大象活动的地方,适宜区就是具备大象活动环境的地域,基本适宜区是生态修复后可供大象生存的区域。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及气候的变化,人类应该用更加合理科学的管护措施,让亚洲象分布到更多的自然保护区。
近期,应抓紧落实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推进公园创建前期各项工作,着力加强大象栖息地谋划和建设。通过更高层面的系统规划布局,做好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和水平。建设保护地之间的自然生态廊道,将更多属于亚洲象分布范围内的经济林地改造回自然森林,以恢复和扩大亚洲象的栖息地。同时,加强亚洲象生存环境建设,包括村庄从自然保护地核心区搬出,建立食物源基地和肇事补偿机制等,构建“人象和谐”的绿色家园。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