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0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幸福项目”清单点赞
杨开新

从10月1日起,正式错时开放30个学校运动场、推出5745个共享停车位;未来3年内,新建和提升40个公园广场,增设1万件“城市家具”,新建保障性住房39393套、安置房37387套……日前,西安高新区发布的“幸福高新”项目清单,引发当地市民热烈反响。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各地纷纷出台实招、新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较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幸福是真切的感受,是一种得到满足或自我实现后的获得感。从群众的角度看,它难以被量化,但容易被感受。GDP、CPI等数据与幸福感密切相关,但有时也会出现违和,如果一个地方没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难免出现“有增长、少发展”“有发展、少幸福”的尴尬情况。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各地尤应瞄准急难愁盼问题,在做大总量的同时,更加精准、更加公平地切好蛋糕、分好蛋糕。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教育、住房、医疗、养老,都关系到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对此,地方管理部门是视而不见绕圈圈,还是正视问题补短板,老百姓一目了然。短期能解决的应该抓紧办;短期解决不了的,如果锚定目标、明确时限,也能获得人们理解。一段时期内,各地高新区、经开区等经济功能区出台了不少便民举措,但大多是以提升“营商环境”为着力点。不过,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背景下,如果经济功能区对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解决不好,就很难招来、留住人才,产业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值得有关地方注意。

获得感需要经济实力支撑,但并非与资金投入完全挂钩。比如,有的地方按照安全第一、错时开放的原则,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学校操场能开快开、应开尽开。这显然有助于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提高群众的幸福感,既要办好“大民生”,也要满足“小确幸”,既要建好高楼大厦、景观大道,更要建好安居小窝、背街小巷。把民生幸福写在台账上,落实到项目上,镌刻在进度上,久久为功,城市会更加温暖,工作生活在其中的各类人群也能更有归属感、更有向心力,更能获得全面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