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0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营造环境、出台政策——
铺就人才全力比拼赛道
本报记者 李治国

近年来,上海人才工作成效显著。有这样一组数据很有说服力:从人才总量来看,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等方面的上海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总量达到675万人;从人才创新成果来看,上海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占比连续19年保持10%以上,2019年、2020年的一等奖占全国20%以上,近年来上海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占全国总数超过25%……

9月29日,一批扎根在上海市金山区创业的高科技人才,迎来了“高光时刻”。在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走红毯、拿奖状,享受到了“明星待遇”。

甘田光学创始人甘家安博士正是其中之一,甘家安“师出名门”,他的导师是获得“2019年度上海科技功臣奖”的田禾院士。“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甘家安告诉记者,甘田光学自成立以来,致力于科技创新,解决了光致变色领域内的关键技术问题。其自主研发的光致变色材料所应用的变色眼镜片,已占据了70%的世界市场、80%的国内市场。

如今,千千万万个“甘家安”正在上海安家落户、茁壮成长。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上海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方面人才资源,形成“塔尖集聚高层次人才、塔身培育领军骨干人才、塔基培养行业创新人才”的金字塔式人才引育体系,基本形成了“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人才政策体系。

“聚上海,创未来”,上海9月29日举办的2021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峰会,吸引了各类高层次人才的目光。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相关部门发布“千企万岗”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目录,涵盖2944家用人单位、14122个高层次人才岗位,其中年薪逾百万元的岗位超200个、60万元以上的岗位近千个、30万元以上的岗位超2000个,覆盖金融、高端制造、教育卫生、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为了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上海还向在沪央企、市属国企、外企、民企等多种企业类型推出“揭榜挂帅”攻关项目,覆盖600余家沪上企业。

一系列激活人才潜力的举措已经落地。在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方面,上海出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健全以诚信品德、创新能力、学术影响、社会贡献为主要标准的人才评价导向;在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上海强化市场价值的激励效应,以“名利双收”效应激发人才创新,明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扣除直接费用后净收入的70%以上可用于奖励个人和团队;在扶持人才创业方面,上海率先以“不备案、不注册、不登记”的方式,激发和汇聚市场资源建设创业人才摇篮。

“正是因为在上海、在金山区有适合OLED产业链发展的土壤,公司通过坚持创新赋能、技术布局、人才驱动得以迅速壮大。”上海升翕光电总经理王艳丽告诉记者,“上海有着厚实的创新创业土壤,能让我们心无旁骛地创新,一心一意谋划未来。”

“不拼重金拼环境”,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看到,面对未来,上海以提升城市软实力为核心,持续以人才发展综合环境的比较优势,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