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从“2021中国农牧产业(衍生品)大会”传来好消息:期货市场服务农牧产业成效显著,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避险链条。
市场越是有不确定性,越是要管理风险。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农牧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期货市场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系列决策部署,以维护市场稳健运行为根本,以促进功能有效发挥为着力点,坚持新产品开发与老产品维护并重,坚持场内与场外同向发力,不断夯实高质量服务农牧产业发展的市场基础。
目前,农牧业期货品种主要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从品种上看,生猪期货平稳上市运行,产品创新迈出更加坚实步伐。这是大连商品交易所心系“国之大者”、脚踏实地大胆探索的重要成果。上市以来,生猪期货价格较好反映了未来现货市场预期,风险管理功能得到企业客户和养殖户的初步利用。1800余家产业企业参与生猪期货交易,生猪养殖前20家龙头企业超过半数成为生猪期货交割仓库。截至8月底,生猪期货累计成交量256万手,成交额8550亿元,日均持仓3.7万手,法人客户日均持仓占比36%。从1月8日上市交易,到上市“满月”首次期转现交割,再到首个交割月份第一批交割顺利完成,生猪期货规则设计得到了市场的全面检验,进一步增进了产业企业参与的信心与积极性。
围绕玉米品种,大商所按照国家玉米质量标准和现货贸易格局变化,调整玉米期货交割质量标准和交割地升贴水,并在非东北地区增设玉米集团分库,推动更多非东北产区玉米纳入交割体系。
围绕鸡蛋品种,针对企业关切的交割效率问题,大商所从货物交收、交割结算等多个方面推进鸡蛋交割流程优化。今年上半年,各品种功能发挥明显改善,玉米期货套期保值效率达95%、同比提升20%,鸡蛋品种期现价格相关性超过0.9、同比提升39%。
围绕场内已上市品种,大商所搭建了粮食、生猪、鸡蛋等品种生态圈,上线场外期权业务,推出生猪场外交易,新增玉米等15个品种基差交易,与陕储粮等现货平台开展价格信息合作,场外市场“一圈两中心”格局基本形成,更好地满足了产业企业在现货贸易、仓单交易和风险管理中的多样化需求。今年上半年,大商所场外市场成交总规模达114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此外,期市还引导产业利用期货“稳价”。比如,以“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为抓手,大商所大力推广包括玉米、豆粕、鸡蛋、生猪品种在内的饲料养殖类“保险+期货”项目,做好期货支农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上半年,大商所加强农牧板块市场拓展。聚焦玉米等重点品种,制定龙头企业“一对一”拓展方案,并结合企业诉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出台产业客户“一揽子”激励措施,积极引导产业企业关注和参与期货市场。
大商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席志勇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更加精细地服务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将纵向延伸玉米产业链,持续推进乙醇、果葡糖浆等品种研发上市,进一步完善产业避险链条。积极探索区域性特色产品创新,稳妥推动干辣椒期货上市,助力区域经济循环。同时,继续深化“一品一策”,推动玉米、鸡蛋等品种优化方案落地,稳步有序做好生猪期货提量增效的深化发展工作。
此外,还将在生态圈建设方面形成合力,完善场外市场参与者体系,推动标准仓单场外质押融资试点落地。优化标准仓单交易模式,推动场外期权对全市场开放,非标仓单交易拓展至玉米、鸡蛋等品种,加快推动形成场内外协同、期现货结合服务产业风险管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