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
张彦台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需要找准重要着力点积极推进。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只有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才有可靠的保障和基石。

坚持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能够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建设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为此,要做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等一系列工作。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要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从长远看,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世界经济形成更加紧密联系。要持续扩大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深入参与国际循环。要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要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塑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使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根本的是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厚植创新动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因此,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把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作为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要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加强统筹指导,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各地区要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有机衔接起来,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不能搞“小而全”,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推动部门高效联动、区域协同发展。要加强统筹指导,督促地方和部门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同时,还要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应对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

(作者系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