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9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实体书店添点“蘸料”
杨学聪

有了餐饮、活动、文创、社交等元素的助攻,实体书店正在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对其中的大多数来说,成得了“网红”、扛得住“后浪”并不是件容易事。那么,实体书店需要怎样的“人设”,才能成为消费者青睐的“网红”,才能拥有长久的魅力呢?

就像烹饪大师独家秘笈一样,网红书店也需要特色“蘸料”打造独家味道。得其形易,得其神却实属不易。这不仅要求书店的掌舵者拥有柔软的身段和灵活的身手大胆尝试各种可能性,更需要了解、掌握“蘸料”调制背后的规律和逻辑,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以更读书社为例。2019年建成运营后一度饱受客流量不足的困扰。后来者如果只看到它鲜花着锦的一面,艳羡其客均停留70分钟、客单价200元的业绩,简单照葫芦画瓢,照搬书、货、餐一体化经营的模式,那么囤下的书、趸下的货,都可能成为压垮自己的那根稻草。

更读书社的成功,来自困顿中管理者那一平方米一平方米丈量书店,揣摩每件货物的摆放,打扮每个货架的苦心孤诣;来自每个月改动20%的动线,永远给人新鲜感的心思。更不必提用装帧吸引客人在朋友圈晒图做免费广告,通过星球大战、天书奇谈、阿童木、花仙子等卡通形象给“80后”带来“回忆杀”……参不透这些小心机,就无法理解其商业运营的精妙所在。

疫情之下,客流锐减,后付费的书店自然苦不堪言。只凭情怀、凭热爱开书店,很难杀出一条血路。要生存,无外乎开源节流两个选项。在节流上,北京不少特色书店能获得政府提供的房租补贴;在开源上,后来者不妨向特色书店的经营者学学,遵循商业本身的逻辑,给消费者备上最好的菜、最好的货和最好的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把服务真正做到消费者的心坎里。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