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9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特区精神 续写春天故事
本报记者 杨阳腾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

1979年4月,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同志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中央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同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闯”出了一个排头兵

“特区精神是铸就深圳等经济特区奇迹的动力源泉。深圳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是一步一步‘闯’出来的。”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说。

从党中央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以来,40多年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20年的2.77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位居全国第三,实现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跨越,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的创新型城市。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1978年,党中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当时,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使命是“杀出一条血路”。1979年,“蛇口开山第一炮”如同春雷炸响神州,成为改革开放的启幕乐章;1982年,在深圳罗湖区开工建设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下“三天一层楼”的纪录,“深圳速度”自此享誉中外;1987年,轰动全国的第一宗土地公开拍卖,敲响了新中国历史上土地拍卖的“第一槌”,拉开了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帷幕……

“正是各个领域涌现出的‘第一’,正是这种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的‘闯’的精神,推动着深圳改革开放事业迈出坚实步伐。”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王强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深圳以“闯”的精神,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探路,奏响了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成为向全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窗口。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志对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十分感慨,“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没有‘敢闯敢试’的冲天勇气、没有冲破旧体制‘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活动,就不可能焕发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洪荒之力,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深圳,中国也就不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创造的奇迹,是党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

“创”出了一个先行地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王伟中说,深圳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创造这一奇迹的核心是改革、是创新。

2015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比较了全球4300个经济特区,认为深圳是最成功的一个;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深圳8家企业上榜。为什么企业在深圳能群体性强势崛起?“这是个必然结果,原因就在于深圳一直致力于营造适合企业成长的环境,是各类经济主体自由生长的热土。”优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洁说。

“正因为深圳不断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用个体探索有效降低了整体风险,提供了一个全局性的学习样本,创办经济特区也由此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法论。”杨志说,深圳新一代的企业和企业家如今正在新的战略性新兴领域快速崛起,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创新是第一动力”已被深圳旗帜鲜明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世纪之交,面对“四个难以为继”,深圳率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全国吹响了城市产业转型的号角。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更是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国家实验室,推行“链长制”扶持集成电路、5G等关键产业链。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正是一直铆着“创”的劲儿,让深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30.6%;让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6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201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决策。2020年专门为深圳量身定做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激励着深圳继续闯入“深水区”“无人区”,继续为全局性改革创新进行超前性、开拓性的探索。

“深圳当年‘先行先试’率先破冰,现在的‘先行示范’和综合改革试点,内涵更加广泛,其意义和难度不亚于当年。”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黄伟说,中央发布的先行示范区文件里,明确将深圳定位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赋予深圳2035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使命,无疑需要深圳人加倍努力奋斗和创新作为。

“创办经济特区是亘古未有的崭新课题。在事关深圳前途命运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没有改革的勇气、创新的精神、实干的韧劲是完不成党交付的历史使命的。”王强说。

“干”出了一个实验区

“经济特区的沧桑巨变是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干出来的。深圳一路走来,改革发展事业取得的成就,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是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的结果。”王伟中说。

40多年前,党中央让深圳“先行先试”,勇当改革开放的“实验田”。深圳肩负使命,敢闯敢试,涉足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禁区”,踏入放开市场价格体制的“雷区”,冲入打破“铁饭碗”的“难区”,闯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盲区”……

2018年11月,记者曾参观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举办的“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的巨幅图片在展厅里格外醒目。

“1979年,时任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的袁庚创办蛇口工业区,为的就是探索一条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路子,而当时最大的障碍当属思想观念的束缚。”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永军说,这两句今天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口号,在提出时却引起过轩然大波。直到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蛇口工业区的彩车上,这两句醒目的口号通过电视荧屏进入亿万中国人和全世界的视野,才正式在中国人的心中扎下了根。这块标语上的精神,是我们冲破迷雾的信念,也是一座现代化城市的精神象征。

此后,蛇口工业区在全国率先掀起了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劳动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打破职务“铁饭碗”、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实行工资改革方案,基本奠定了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制度。

在深圳市委大院门前,有一头重心向前的拓荒牛雕塑。深圳人说,拓荒牛,吃苦耐劳、肯干实干,不空谈、重行动,是改革开放中创业者的象征。纵观40多年发展历程,“不等、不靠、不空谈、不争论、不折腾”成了深圳“埋头苦干”的传统,“争当开拓进取的改革者,不做安于现状的守成者;争当起而行之的奋斗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者;争当攻坚克难的冲锋者,不做避事畏难的退缩者;争当先行示范的领跑者,不做亦步亦趋的跟随者”的实干之风在深圳盛行。正是因为这股实干之风,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无论是陆域面积还是自然资源,深圳都是一个有着明显发展‘天花板’的城市,因此深圳格外珍惜每一个时间窗口,默默恪守‘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的实干之风。埋头苦干的深圳,始终把自己定义为创业不息的城市;埋头苦干的深圳人,始终将自己定义为不断奔跑的奋斗者。”深圳市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说,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辛勤耕耘、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进入改革‘深水区’的深圳,干事创业的锐气如初。历久弥新的特区精神,正是深圳的力量所在、信心所在、血脉所在。”王伟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及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为新时代深圳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和前进动力。站在新起点上,深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聚焦“五个率先”,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