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地方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1年8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便民不是小事
王 晋

在你的城市,步行15分钟能做什么?

上海浦东新区给出了这样的答卷:从小区出来,步行15分钟就能看到“家门口服务站”;从量血压到配常用药,从助餐到读书看报,从民生服务到政务服务,在这里都能搞定。今年以来,上海各区建设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不断扩大覆盖面,颜值高、功能多,吸引了周边居民频繁“打卡”。

便民服务点汇聚了暖心服务,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值得大力推广。

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有需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2.6亿,占比为18.7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他们对社区便利服务需求加大,尤其在办老年卡、开常用药、读书看报、吃安全餐、家居维修等方面。

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有手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通过网络小程序开发与社会资源整合,提供高效率的社区便民服务,是社区精细治理的有益探索。比如,办理临时身份证,依托新技术,很多地方实现短时间内自助办理。在不少城市,社区居委会、党政服务点等都有设施场所等硬件,也不乏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只要把资源整合好,就能把好事办好。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0年,商务部提出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今年7月,商务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出台《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提出,除了满足社区居民基本消费需求的保障类业态,还要有满足社区居民休闲、健康、社交等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品质提升类业态。

但应注意到,各地“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依然参差不齐。有的城市便民设施建设滞后,有的城市有硬件缺软件、有面子没里子,“最后一公里”内社区服务相对不足,办一点儿小事要跑好几趟,甚至还办不成;加上城市不断更新,一些新建社区成为城市商业规划盲点,老百姓仍有不少待解的生活难题。

老人的看护、孩子的托管、日常医疗服务、家居维修、磨刀配钥匙等,看着都是小事,但办好了就是民生大事。聚焦“痛点”想办法,各地可以创新思路做“加法”,增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内涵,让更多资源向基层下沉,真正实现民生事项少跑快办、就近能办、多点可办。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将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这些新理念要真正落地落实,检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情怀与决心。期盼那些“落差”大的地方,下决心、真行动,认真学习先行者的经验,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解决好、办到位。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