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从各地落实“双减”政策的情况看,绝大多数细化方案基本还是围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重点对校外培训机构,尤其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开展的违规校外培训进行治理,对校内如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也作出了一些具体安排。
各地落实好“双减”政策,首先要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破”就是要破除旧有体制下增加学生课业和家庭教育负担的部分,如资本运作下的校外培训机构人为制造焦虑、义务教育阶段校际不均衡造成的择校压力等;“立”则是要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系统进行教学规划,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和师资参与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方案等。只有破立结合,才能缓解家长在学科培训“空窗期”的焦虑心情。
其次,在“双减”政策细化过程中,还需结合本地实际。目前从各地已公布的落实方案来看,基本都是围绕着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如停止审批部分类型的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治理违规校外培训、治理学科类培训机构乱收费等。在目前还处于暑期的情况下,从治理校外培训入手无可厚非,但各地还需在开学前结合本地实际对校内服务部分进行细化,如北京市就提出将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在区域内流动;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等措施。
再次,须针对“双减”工作加大专项督查力度、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前不久,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专门通知,要求各省区市自8月30日起,每半月通报一次“双减”工作落实进度,北京市也将把“双减”工作的督查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各地各有关部门须尽快行动起来,建立“双减”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让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利好政策扎扎实实、不打折扣地落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