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生态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1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洱海清 大理兴
曹 松

“洱海清,大理兴。”在大理的城市乡村,这句标语不时可见。

云南省和大理白族自治州通过近几年不懈治理,让洱海重现天蓝海碧的美丽景象,值得肯定。但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洱海保护治理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初步成效,从抢救阶段进入保护阶段。

洱海水质由富营养化到中营养化,但水质稳定向好的拐点尚未出现。洱海是高原封闭性湖泊,又处于城市近郊,污染累积型、输入型双重叠加,它的治理本身就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所以洱海的保护治理一定是长期、持续和艰巨的。

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洱海,换来了洱海水质的好转,但当地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洱海流域传统种植业逐步退出,农民收入受到影响;大批企业关停搬迁,产业转型升级仍在进行中;全面停止海东开发建设,停止海西、海北一线开发类建设项目审批。经济增速放缓,让当地经济发展进入阵痛期。

洱海流域有近百万人口,他们在洱海边生活了世世代代。要从根本上解决洱海治理与保护的问题,大理必须经历阵痛、逐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整个流域的绿色转型,解决经济发展和洱海和谐共生问题。

经济发展绝不能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洱海的环境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大理要以洱海保护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转型发展“两手抓”,推动形成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构建洱海流域高质量发展经济体系,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洱海高水平保护。

大理的转型探索已经起步。当地干部群众正努力在践行“两山论”中做好守护洱海的后半篇文章。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