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窗口期临近,资本市场走势格外受投资者关注。围绕着全球股市走势、IPO市场、中国资本市场潜力等话题,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花旗银行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
市场情绪较为乐观
今年上半年全球股市整体呈现震荡上升走势,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迎来复苏、流动性较为充裕、新冠疫苗接种普及率快速提高等原因。刘利刚认为,下半年股市有望延续上半年的走势,但需要注意新冠肺炎疫情变异毒株扩散、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通胀持续时间等因素。
现在德尔塔变异毒株仍在蔓延,新的变异毒株在拉美等地出现,美欧等国家迎来开学季,加之秋季是传统流感的高发季节,疫情防控压力较大。如果疫情再次严重,可能导致社会重新进入隔离状况,经济活动可能放缓。
从中美两大经济体来看,美国二季度经济增长6.5%,低于市场预期。美国经济增长的强势动能在二季度有所减弱,下半年美国经济可能走向疲软。对中国而言,中央政治局在7月30日的会议上也指出,“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
刘利刚指出,经济复苏疲软,使得下半年存在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虽然近一段时间因为美国通胀高企,引发市场对宽松货币政策提前收紧的担心,但美联储官员的表述比较清晰,通胀只是暂时现象,美联储减码和加息都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表。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近日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做演讲时重申了对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看法:美联储启动缩债在今年12月份,加息要等到2023年12月份左右。这也意味着下半年仍有较强的流动性支持。即使开始减码,也是边际效益递减,即购债规模减少,但存量仍是增加的。所以预计今年下半年流动性支撑还是非常强的,至少在美联储减码之前,市场情绪还比较乐观。
同时,美国参议院通过1万亿美元的基建法案,中国也提出“3060”减碳目标,这些对于大宗商品价格起到支撑作用。虽然通胀是短期的,但PPI向CPI的通胀传导还会持续,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会下行,但通货膨胀或将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但刘利刚也提示,一旦出现美联储早于市场预期开始收缩,或者是通胀持续时间超出预期等情况,资本市场也可能迎来较大波动。
IPO面临监管趋严风险
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是观察全球资本市场温度的一个窗口。在今年上半年IPO的全球排行榜中,花旗集团位居全球第二。刘利刚介绍,从纽约到香港,今年上半年全球IPO行情火爆,由于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程度史无前例,资本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高,企业踩到风口上市,对投资者较为有利,因此企业IPO较为踊跃。
刘利刚表示,目前各国政府都加强了对企业数据安全的审查,可能影响互联网企业IPO的选择。比如美国的《外国企业责任法案》要求赴美IPO企业提供3年内的原始审计材料,法案未来是会严格执行还是采取折中路线,将影响企业上市选择。同时已经上市的中概股可能也存在私有化的可能。这会给下半年IPO市场带来较大变数。
看好中国资本市场潜力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正在向纵深推进。花旗日前正式获得许可,可以为中国境内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提供证券投资基金托管服务。摩根大通也获批成为首家外资全资券商。刘利刚表示,海外投资者都非常看好中国资本市场潜力,一个标志性的动作就是各家海外投行都在积极申请中国的营业许可,并在获得许可后快速营业。
中国资本市场空间有多大?刘利刚介绍,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花旗银行数据测算,最早到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规模将大致与美国相当。目前,除了银行系统占GDP的比重超过美国,股票和债券市场占GDP的比重要低于美国。如果中国要在资本市场相对规模上赶超一些发达国家,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预计未来银行系统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而债券和股票可能迎来更快增长。花旗估计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到2025年将达到189万亿元,其与GDP的比率将达到141%。股票市场预计市值为15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16%。而2019年中国股票市场仅为52万亿元。
此外,中国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空间巨大、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也是海外投资者看重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刘利刚也提醒说,由于受到疫情阻隔,中国与海外投资者之间交流沟通难度加大。今后中国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加强与市场沟通,有助于更好地维护海外投资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