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8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量力而行是基本原则
——“积极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系列评论③
陈朋

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既顺应了城市发展趋势,又满足了相关居民的心愿。然而,也有某些地方推进城市更新远未实现“最大公约数”,造成财政支出压力骤增、居民的生活面临极大不便,城市的历史记忆遭到破坏。

究其症结,主要是忽略了“量力而行”四个字。正因如此,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起草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知提出,要“坚持量力而行,稳妥推进改造提升”。

“量力而行”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事物发展客观规律使然。没有量的积累,就难以实现质的突破,城市更新同样如此。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征迁安置、建设运营等诸多环节,都是前后相继、密切关联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者某个环节“掉链子”,都会使整个过程受阻。遵循客观规律、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是城市更新的不二法则。二是兼顾多元主体能力与意愿的需要。城市更新涉及多元主体,既需要财政资金投入,也离不开居民的支持配合。不管是财政投入,还是居民意愿,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些地方的城市更新之所以进展不顺甚至中途搁浅,原因之一就是财政投入、土地置换、融资规模、居民意愿等难以及时跟进,最终导致后劲不足、无以为继。

由此可见,“量力而行”是城市更新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何以“量力而行”?首先是要尽最大努力去了解城市的基本状态。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很难想象,在对即将改造和更新的城市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如何将其打造成新样态、实现新目标?对此,住建部通知提出的“城市体检”做法值得探索。在城市更新之际,要坚持城市体检评估先行,根据城市建设需要合理确定城市更新重点,划定城市更新单元,科学编制城市更新规划和计划。在此基础上,再建立更新项目的数据库,明确更新项目的实施时序和进度要求,并配套以相应的规划、土地、财政、金融、后续治理等政策。

在掌握城市基本状态之后,作为城市更新主体的地方政府还要对自身能力充分评估,否则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因此,地方政府要告别撒胡椒粉式的“摊大饼”做法,切实结合人、财、物等各方面实际,真正做到量力而行、精准施策。比如,不搞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不搞穿衣戴帽、涂脂抹粉的表面功夫,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不搞重地上轻地下的“显绩”工程,不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带来的短期效益和经济利益。要把有限的财力精力用于补短板、惠民生,聚焦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诉求,把腾退出的空间资源优先用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防灾安全设施、防洪排涝设施、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等,努力实现提升城市功能与增强城市活力的有机统一。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做好城市更新,必须考虑和尊重居民的意愿,这也是“量力而行”的题中之义。要通过深入调研和多方听证,准确了解居民的真实态度和意愿。在居民意见、意愿尚不明确时,要通过宣传引导、案例指引等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其体会到城市更新给城市建设和自身生活带来的好处。只有汇集足够强大的民智民力,才能让城市更新既彰显力度也饱含温度,进而得以有效推进相关工作。

对于城市更新而言,量力而行既是一个原则,也是一种方法论,体现出城市治理的智慧。面对城市更新这项颇受关注的系统工程,当下所需要的就是秉持“量力而行”的法则稳妥有序地推进,让城市更加美好。(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本系列评论完)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