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之策

王昌林 郭丽岩

扩大内需、持续推进超大规模市场建设,并不是应对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一时之策,而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之策、关键之策、战略之策。

扩大内需、持续推进超大规模市场建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之策、关键之策、战略之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扩大内需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这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长期战略任务

要认识到,扩大内需、持续推进超大规模市场建设,不是应对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一时之策,主要是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重大任务等所决定的。

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国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安全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这将是一场更长远、更广阔、更深刻的变革,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广度、深度和长远性大大超过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将长期面对一个更加动荡变革的世界,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必须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

从发展阶段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跃上了新的大台阶,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也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阶段,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要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跨过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地、持续地激发出来,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从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看,也必须着力扩大内需,持续推进超大规模市场建设。因为没有强大的内需,就难以形成国内大循环的良性循环。无论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需求都是重要动力。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必然要求以国内需求为主。同时,在当今国内国际市场紧密联系的情况下,要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减少外部环境和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也必须发挥内需的主导作用。

总的来看,扩大内需、持续推进超大规模市场建设,是一个长期战略任务。不仅要体现内需在整个社会总需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作用。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之举,而且要提升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基点的地位上。扩大内需应采取的政策措施,不仅包括一些短期性的刺激国内需求的措施,而且应该更多着眼长远,采取一些根本性措施,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深刻认识目标要求

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是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扩大内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要使国内需求市场体量规模巨大、成长性高。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在许多领域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从发展潜力看,随着我国由小康型消费向富裕型消费迈进,未来国内市场拓展空间也很大。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供给约束、体制和政策约束等影响,内需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对此,必须加快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保持社会总需求较快增长,把内需潜力变为市场实际需求。

二是要使国内需求市场体系完善、运行效率高。集中表现在其体系是否完备、结构是否合理、效率是否高,重点是内需市场体系中一些重要比例关系要合理,包括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以及投资、消费内部比例关系,不同的组合决定了国内需求体系的效率。为此,必须要合理确定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既要扩大政府投资,也要着力保持社会投资不断增长。在收入分配中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关系,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三是要使国内需求升级和供给创新能力适配性高、持续发展动力强。市场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构成,二者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如果在需求端不能形成持续升级的动力,在供给端不能形成持续创新的动力,即使市场在一段时期内大或者强,也不能形成持续的强大内需市场。为此,必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均衡。

四是要使国内需求市场开放性更高、吸引力和影响力更强。只有具备高度开放性,才能使国内需求市场可以充分吸纳、利用各种资源来壮大和发展自己,也才能使其融入国际需求和市场体系中,显示其强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此,必须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使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以国内需求为主、国内国际需求相互促进的局面,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建立有效制度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推进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建设,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中,关键是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第一,要以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持续稳定增长机制。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持久的拉动力量,也能带动投资需求。因此,扩大内需必须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首先,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这是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的前提,也是最大的民生。其次,要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逐步调整要素分配结构和宏观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在要素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此外,还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国情相适应,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子女上学、住房、育幼、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兜底”帮扶,全方位释放消费潜力。

第二,要以提高投资效率和质量为重点,改革投融资体制机制,建立投资内生持续增长机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投资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体制机制安排。要优化投资结构,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要建立新的既有利于激励民间投资,又能有效约束盲目投资、资本无序扩张的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增长。要分类施策,在投资准入、政府资金引导、用地政策等方面,针对不同类型投资建立不同的投融资机制和方式。比如,对科技创新领域,政府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同时通过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阶段要建立有利于风险分担的机制,重点是发展创业投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对教育、医疗、育幼、养老等民生领域,要区分基本与非基本公共服务,加大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的投入,在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建立政府资金引导、政策性银行支持、社会资本为主的投融资体制。

第三,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需求侧管理,建立供需协调发展机制。创新能力不足、供给存在约束是制约当前我国需求潜力释放的突出问题。为此,扩大内需必须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充分发挥供给适应需求、创造新需求的作用,持续不断创造更高质量、更高收入的就业,做大做好“蛋糕”。要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去产能机制,加强对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窗口指导”。住房需求在扩大内需中占较大比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建立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建立强大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包容审慎的新兴产业监管体制,加强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应用场景建设,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更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第四,要以推进外贸转型为重点,建立内外需求协调发展机制。在这一过程中,要完善外贸、外资政策和外汇管理机制,将扩大进口作为联通国内外两个市场、更好利用国际资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能源资源等进口,同时要持续提升货物出口竞争力,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出口,推动进出口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国内国际需求良性循环。特别要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同时加快对外投资方式创新,整合优化现代供应链和全球价值链,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推动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