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国际副刊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1年8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圈养火鸡的“脆弱”
韩 叙

“反脆弱”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其著作《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此前,他曾写过一本名为《黑天鹅》的书。反脆弱的概念就是从《黑天鹅》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塔勒布在书中虚构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圈养的火鸡,早已习惯了主人定时定点的投喂。每每看到栅栏外努力找食吃的同类,它都会由衷感慨,自己的生活是如此幸福,主人是如此善良,其他同类可没有自己命好。直到感恩节来临,其他火鸡一哄而散,继续在人类看不见的地方过着动荡飘摇的生活,只有它的生命戛然而止。

不期而至的死亡算是“黑天鹅”吗?对于这只可怜的火鸡来说,当然算。毕竟,善良的主人会突然转性,举起屠刀,太超乎想象了。不过,从人类的角度来看,一切就不奇怪了。唯一的区别是,火鸡不知道感恩节的存在,而人类知道。至于其他火鸡,虽然每天的日子过得并不算舒坦,但至少不需要承担这样的风险。这就是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的区别。

在现代社会,我们总是习惯于通过历史数据以及基于历史数据构建的模型预测未来,尤其是风险。殊不知,这种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旦遭遇历史上并未发生过的、超出我们惯常认知的极端罕见事件,模型就会失效,安稳的假象就会被击溃。比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或者,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

塔勒布认为,正因为受到线性思维影响,我们经常会对生活中突兀出现的罕见事件、极端事件无所适从。但同时,总有一些人能迅速调整好心态,改变行为方式,从危机中脱颖而出、在波动中逆势成长。塔勒布称这类现象为“反脆弱”。

要实现反脆弱,前提是对事物的脆弱性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培养反脆弱的能力,并让这种不确定性为我们所用,让自己在对抗脆弱的过程中逐步变得强大。正如风会吹灭蜡烛,却能让火苗燃得更旺,事物之间的作用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能更好认识它,并为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做好准备,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塔勒布认为,反脆弱性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冗余。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冗余显然是缺乏效率的。但从反脆弱的角度来看,冗余反倒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我们人类为什么要长两个肾,为什么有两片肺叶?大自然的潜台词其实很简单——万一有一个坏了,还有一个备用。

又比如,分解风险,分步承受。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下楼。如果一个人想从30楼下到1楼,有两个选择。最简单直接的一种是跳楼,如果没闹出人命,那只能说遇上“黑天鹅”了;第二种,修建楼梯,一节一节慢慢走下来,确保每一步都在身体承受范围之内。

还比如,杠铃策略。很多人在投资理财时偏爱“中等风险”的金融产品,寄希望于稳健投资、稳健收益,却忽视了计算错误的可能性。真正的“中等风险”是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高风险”和“低风险”的比例。比如,厌恶风险的人可以将90%的资金投入低风险产品,将剩余10%的资金投资风险很高的资产。如此一来,最大损失也不会超过10%,但预期收益却是值得想象的。这就是杠铃策略。换句话说,在杠铃策略下,高风险对应的最大损失是已知的,收益则是未知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起非线性思维的架构。虽然说,这样的架构无法保护我们100%不受伤害,但至少能帮助我们建立起反脆弱的习惯,并且在脆弱降临时,尽快做出更好的反应,提高反脆弱的成功率。

还记得那只可怜的火鸡吗?安稳的时候,想想它。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