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作为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之一,京津冀地区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中应该走在前列。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确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四大整体功能定位之一,提出要“大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围绕强化协同创新支撑,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区域创新资源三个方面进行了战略部署,致力做好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衔接,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格局。
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地区整体在创新实力、创新活力、创新绩效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北京原始创新和建设国际科创中心迈上新台阶,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当前,京津冀人才资源密集、创新要素富集,汇聚了全国1/3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近一半的两院院士。京津冀地区研发经费规模增加明显,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
然而,京津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格局尚未形成,主要表现为:京津冀三省市的科技创新资源分布高度不均衡,京津冀三省市内部科技投入、发展水平、创新能力和资源禀赋存在梯度差异,河北省能力较弱,天津提升较慢;北京对津冀辐射带动力较弱,科技创新成果在津冀地区转化比例较低,北京对外技术交易额有90%流向京津冀以外地区;京津冀三省市之间尚未形成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合力,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跨省市科技资源的流动和开放共享程度偏低,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能力未得到有效发挥。强化京津冀协同创新,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的任务仍然艰巨。
为实现协同发展战略整体定位,加快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推动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完善京津冀协同创新功能定位,优化创新资源和科技园区布局,建设“一心、三核、三带、多园区”,形成中心引领、三核驱动、三带辐射、多园支撑和优势互补、对接产业的新格局。一心即北京国际科创中心;三核分别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端研发和知识服务核心区,天津滨海高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核心区,河北雄安新区全球创新新高地;三带即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带、沿海现代工业技术创新示范带、环京津绿色发展创新创业带;多园区即以中关村自创区为依托,共建或协同推进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科技园区。
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京津冀内部创新投入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尤其是天津和河北的投入非常重要。
三是要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促进京津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北京创新成果在津冀地区转化,增强北京辐射带动力。探索形成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完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特别是要根据京津冀创新基础和现状格局,建立起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高度重视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四是要围绕产业合作关键领域加强协同创新。京津之间,如针对仪器仪表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京津创新合作紧密的产业领域,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两地在这些高端制造业领域的产业合作。京冀之间,从京冀创新联系较为紧密的仪器仪表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河北具有一定创新基础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领域,加强北京相关产业向河北转移和辐射,带动河北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京津冀之间,以金属制品业为突破口,推动京冀、津冀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京津冀创新——产业新型联动发展的典型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