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44.4,环比上升0.1个点,同比上升0.7个点。去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复工复产有序进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近一年来稳中有升,离不开相关政策对小微经济的扶持。
从分项指数来看,7月各指数均未下降,除扩张指数、融资指数、成本指数与上月持平外,其余五项指数均呈上升态势。持平的指数中,融资指数为52.9,成本指数为63,均明显超过荣枯值。融资指数超过荣枯值与7月出台的降准政策有直接关系。
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针对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通过相关政策支持小微企业降成本,这对小微经济体的良性发展发挥了作用。7月成本指数大幅超过荣枯值,尤其不易。
市场指数、绩效指数和信心指数均上升0.2个点,显示小微经济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再次提速。但市场指数为40,绩效指数为44.5,信心指数为41.6,指数基数并不算高,另外,综合考虑当月风险指数为49,采购指数为42.5,虽有上升,但上述五项指数均处于荣枯值以下。在一年来稳中有升的状态下,小微指数后续保持上升还需有更多支撑。
区域指数中,除东北地区小微指数下降以外,其余五大区域指数均呈增长态势。其中华北、中南地区小微指数上涨0.3个点,分别达42.2与46.6,西北地区上升0.2个点,达41.6,华东和西南地区则分别上升0.1个点,达45.5和43.6。区域指数普涨显示了小微经济在各个区域呈现良好复苏态势。但所有区域指数均处于荣枯值以下,也说明疫情下小微经济发展基础仍有待加强。
6月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收于50.9%,较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收于53.5%,较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二者均在荣枯值之上,但依然有下行压力。因此,目前相关政策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仍需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7月以来,国家各项扶持政策对小微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货币政策方面,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央行决定于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降为8.9%,释放了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释放出的部分长期资金将有望流入小微企业,为下阶段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保障。
财政政策方面,我国近年来持续进行大规模减税降费,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年预计新增减税有望超过5500亿元,下一步将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未来在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有序退出的过程中,将适时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减征增值税等政策的执行期限,以充分体现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更多关爱和扶持。中央财政还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结构调整,增加了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规模,对欠发达地区给予财力支持,这为相关区域的小微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自今年一季度以来,小微经济呈全面回暖状态。从行业指数来看,7月份除交通运输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与上月持平以外,其余各行业指数均呈上升态势。其中,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均上升0.3个点,分别达43.7和40.4;批发零售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45.7,上升0.2个点;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均上升0.1个点,分别为45.3、40.8、41.4。各行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开始呈现普遍上升态势,这体现了在相关政策的有效扶持下,小微经济内生发展动力正在有序增长。
随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制造业小微企业市场指数、采购指数、绩效指数、信心指数和风险指数均有所上升,其中市场指数和风险指数均上升了0.2个点。即便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制造业小微企业采购指数也上升0.1个点。
从小微企业总指数、分项指数来看,小微经济复苏仍在继续。持续一年的阶段性增长为小微企业下一步良好发展打下了基础,但在面对各种外部压力的情形下,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已成为下阶段小微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有效支持了小微企业发展。相关部门应继续深化相关举措,通过提升治理能力来降低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有效需求实质性增长,为小微经济可持续增长助力。具体来看,下阶段支持小微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应在以下三方面着力:
一是控制小微企业采购成本。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高位,相关部门应通过支持矿山企业复工复产、增加相关原材料进口以及控制囤积居奇等手段减轻上游大宗商品涨价传导压力,从源头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是扩大小微企业有效需求。在疫情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小微企业仍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各级政府部门应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拉动有效需求增长,形成市场扩张的长效机制。
三是继续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随着全球货币政策收紧预期的增强,为避免小微经济可能出现的流动性紧张,未来仍需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扶持小微经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