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8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资成本怎样降下来
——辽宁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调查
本报记者 孙潜彤 温济聪

接连发生债务违约“爆雷”事件,对地方金融生态造成极大杀伤力和破坏力;普惠小微贷款利率高出全国利率水平25%左右,辽宁在下大力气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严峻的企业融资难题。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综合改善金融生态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融资成本。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辽宁调查发现,通过银企对接、政府和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合力,广大企业期盼的金融生态正在构建。

金融,金融,还是金融。记者近日在辽宁走访中了解到,企业最关心的“外部条件”,主要集中在改善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国家及地方出台的降费让利惠企融资政策“最后一公里”在当地落实如何?民营企业获得感怎样?还有哪些“堵点”亟待疏导?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开展了深入采访调查。

金融水暖暖几许

金融水暖企先知。“建行的‘云电贷’真给力,仅查一下我们企业的用电情况,加上银行后台的大数据分析,200万元就‘秒贷’到账了,真神奇!无抵押的纯信用贷款为我们这些小微企业解决了大问题。”辽宁营口大石桥市鸿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田亮称赞道。

“利率低且随借随还的‘云电贷’业务是建行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用于短期生产经营周转的自助信用贷款业务。”中国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关锐告诉记者,该业务主要基于国家电网电子商务平台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全新的客户评价体系,并利用“云电贷”线上评价模型分析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和履约能力,作为授信依据。

田亮点赞的“神奇”,背后是建行6年投入万余名业务“高手”,为客户精心打造的“云贷”数据测算平台,累计投入资金过千亿元。企业用电、纳税、社保等信用情况都会经大数据分析模型作出精准评价——服务中小微的信用贷款早已插上了智慧翅膀。

眼下,沈阳龙锦兴钢材有限公司生意红红火火,公司总经理郭建宇的烦恼不再。原来,该企业前期垫付资金较大,应收账款却经常“卡壳”——农行推出的“链捷贷”让郭建宇看到了希望。记者了解到,该业务无需抵质押也无需提供繁复的财务报表,凭借龙锦兴钢材有限公司贸易链上的一家核心企业,农行以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信用为产业链其他供应商增信,方便快捷地给企业线上发放贷款。截至今年5月末,该公司累计获得贷款4025万元。

“一环活、全链活”,中国农业银行辽宁分行副行长、沈阳分行行长周学军告诉记者,“链捷贷”解开了上下游产业链“三角债”互相掣肘的死结,现在用核心企业担保,全链互保,一扣解开全链皆活。“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我们还推出了‘惠农e贷’等线上产品,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8年至今,我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呈现持续上升态势,2019年末、2020年末增速分别为59.1%、65.2%,贷款额及增速均排名农行省内分行第一。”周学军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5月末,辽宁辖内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40626亿元,比年初增加1283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全国性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027亿元,比年初新增847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达66%,贷款增速7.4%,为近5年新高。

融资贵贵在哪里

“民营企业对融资成本非常敏感。”辽宁银保监局普惠金融处处长白玉辉说,从银行角度看,影响资金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政策性银行如国开行可以拿出低成本资金贷款(利率低至2.5%),其他股份制银行或者城商行就难以做到。

“我们经常跨区域融资,总体感觉在东北的融资成本比南方高出15%至30%。”奥克控股集团是一家总部在辽宁的民营企业,企业高级副总裁宋恩军告诉记者,“融资贵就‘贵’在政银企三方信息不对称,政策落地难。现在,省里建立了沟通机制,感觉好多了。”

不妨实际对比一下辽宁和全国水平。今年5月份,全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为4.93%(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同期,辽宁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为6.17%(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利率这一数据,辽宁高出全国利率水平25%左右。

但仅看这一个数据,着实有点冤枉。辽宁银保监局副局长谭震表示,辽宁其实一直在尽全力压缩企业融资成本,6.1%的贷款利率水平是从2018年的8.9%“压”下来的,降幅很大很明显。

然而,仍有企业感到融资贵。沈阳联立铜业集团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张立君坦言,夹在企业与银行间的融资腐败加大了企业成本。他向记者讲了一个“蚂蚁绊倒大象”的企业遭遇。

2012年9月,联立铜业集团分公司(沈阳新兴铜业公司)有一笔3000万元贷款需要向某银行续贷。为此,该企业被迫同小贷公司签署日息3‰的短期过桥贷协议,并在借款当日被小贷公司立即扣除292万元,业内称为“砍头息”。事后银行却以各种理由拖延续贷以致断贷,导致该企业落进“套路贷的坑里”,前后被小贷公司追索1.23亿元之巨,被迫打起了官司。

“没想到年化利率高达109%的小额贷竟获得法院支持,这成了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张立君说,企业走向了破产边缘。作为昔日东北生产高纯铜最大的产销企业,拥有世界级的先进生产线,联立铜业集团何曾想到被小额贷款给绊倒,企业至今仍有近12万平方米的场地被小贷公司强行占用。

“我们渴望降低融资成本,更期待公平正义。”联立铜业集团负责人回首融资贵的前尘往事慨叹不已。他也注意到,辽宁营商环境近来向好的转变,“有越来越多部门为企业说话了,我们盼望真心支持企业发展的融资金桥建起来。”

“不能有民间借贷更容易获利的导向。”不断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鼓与呼的辽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宗胜认为,有的银行对民营企业借款期限比较短,导致企业实质利用资本大打折扣,看似取得银行贷款成本不高,但经过短期“过桥”,企业经营成本又大幅增加了。李宗胜呼吁:“要堵住转贷过程中的灰色甚至黑色利益链。”

多次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的辽宁省主要领导明确表示,要重拳整治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深挖彻查破坏辽宁法治环境、信用环境、金融环境背后的腐败问题。去年,辽宁省检察院与公安厅联合开展了涉民企“挂案”集中清理行动,坚持“少捕慎诉”,不断向广大民营企业释放司法善意。辽宁省检察院检察长李成林表示,“对于各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而言,案件办理是否公正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深刻,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最为直接,对创新创业的影响最为明显。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坚持客观公正、不枉不纵。”

及时来雨雨不歇

除了银企对接会,政府和各级金融监管部门还共同合力——来一场“人工降雨”。

今年,辽宁丹东蓝天环保锅炉制造有限公司遭遇回款不畅,现金流吃紧,一筹莫展。没想到,银行为其提供了200万元贷款。企业迎来的“及时雨”,受益于人民银行支小再贷款的政策支持。

这一政策起于今年3月9日,央行决定对辽宁在内的多个省份增加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其中,辽宁获得240亿元再贷款额度,辽宁90%的地方法人银行符合再贷款使用条件。

“及时雨”也是“风向标”。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尹久表示,240亿元再贷款是国家对信用环境优化地区的优惠政策。他说,“全国2000亿元的再贷款‘盘子’中,辽宁获得240亿元,份额较大,一方面说明辽宁的信用环境确实在一步步好转,另一方面体现了政策支持的导向,目前已惠及15048户市场主体。”

“其实有很多好政策好创新,但企业不知道。”建行沈阳中山支行行长姜述松说起推广“云税贷”的艰难,连连摇头。由于知者用者寥寥,真正从手机APP即刻享受不见面贷款的客户,不到诚信纳税客户统计数量的3%。为此,建行辽宁分行拿出几百万元做广告宣传。然而,面对银行业务员的主动推介,警惕的客户对送上门来的好事,第一反应是“骗子”。

从事医疗器械销售的创业者邵阳阳,一路走来都是靠亲友高息拆借资金。他对记者说,“高成本融资太久,以致人们不敢相信好政策已在身边。”

辽宁,太渴盼一场金融“及时雨”了。为帮企业走出困局,除了国家和省市的金融支持政策,辽宁银保监局、辽宁省金融监督管理局等也在助力这场“人工降雨”。

针对科创企业融资难,辽宁银保监局启动金融服务科创企业“春笋行动”,确立了摸清需求、形成方案、组织对接、推广成熟模式的“四步走”思路;根据辽宁科技厅提供的科技企业名单,指导银行机构选定260户高成长科创企业逐户摸排。

数据显示,3月末,辽宁辖内法人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45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0亿元,占比69%,同比增长19%;科创企业贷款余额21亿元,同比增长91%。

同时,他们还做好减费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谭震介绍,辽宁银保监局多次开展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影响及惠企政策问题评估等专题调研,最大限度保障企业经营;逐步缩减收费服务项目,引导银行机构通过利率优惠、减免服务收费等方式为企业让利;并加大乱收费行为惩处力度,形成监管震慑。

“要围绕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的研发需求,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对有上市潜力和需求的企业培育力度,通过专题培训帮助企业上市融资。随着工作推进,更多金融资源将被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辽宁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杜卓说。

多方合力力渐强

“影响融资成本的深层原因是环境。”北京一家信托公司的风控经理向记者披露,早在几年前,辽宁接连发生东北特钢、辉山乳业等债务违约“爆雷”事件后,信托业、银行业就在内部发布了东北地区投资风险警示及清欠舆情等预警。不少银行总部收回地方的大额贷款审批权限,并整体下调了地方企业信用评级。一位省级分行的领导说,接续“爆雷”看似孤立事件,但对辽宁地方金融生态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极大。

中国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副行长王刚把债务违约“爆雷”后续发酵比喻为“破窗效应”,“可以说‘破’一次债,伤一次心。很多人为此受到问责。”在王刚看来,提早发现症结精准拆弹,主动化解债务风险,改善信用环境,政府要与金融部门形成合力。

然而,地方政府也有苦衷。一位地方领导说,各级政府确实在尽全力“排雷”,可实力有限,一味指望政府“兜底”不现实。

“金融是经济的镜像。”辽宁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孙伟祖认为,改善金融生态必须向着标本兼治方向努力,“要不留情面地追本溯源”。

根源在哪?

业内人说,辽宁银行多,资源分散,彼此通气少。中国进出口银行辽宁分行行长周亮球建议,辽宁金融业应构建完善的信息和数据共享体系,消除隐性壁垒,加强信贷合作,避免恶性竞争。

外部同行看,辽宁创新型金融工具牌照少,融资渠道窄,千军万马走银行间接融资这一座独木桥。“企业何尝不想通过发企业债来直接融资,可是挂牌之后没动静啊!”辽宁金融界一位业内人士坦言,总量看,辽宁企业发债少,企业上市数量也偏少。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永冀认为,应引导企业利用发行公司债,IPO上市,或通过私募、创投基金等进行股权融资,解决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的问题。

以沈阳为例,私募基金公司才几家,不及深圳的1%。政府牵头设立的盛京基金仅4500万元规模,虽然投资运营不错,但受益企业仍感觉不解渴。高科技企业在初创期和困难期最需要资金支持,却很少有人“给没挂果的树浇水”。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达425家,东北入围的全在辽宁,仅有3家。

沈阳科技局局长赵日刚为这种状况深感焦虑,“科技创新始于科技,成于金融。金融机构对中小科技公司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尽管如此,沈阳仍没放弃,仍很努力,协调各方资源千方百计让更多金融之“水”流向沈阳,助力沈阳高新技术企业“密度”和增速均排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东北振兴说到底还得实干。”赵日刚说。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综合改善金融生态才能根本上降低融资成本。对此,政府、银行和企业想到了一起。2020年,辽宁省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构建良好政银企关系;健全授信尽职免责机制;全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配套设定合理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不良容忍度……

企业期盼的合力正在凝聚。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