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世界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鳌亚洲论坛发布《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
加快建立公平高效疫苗国际分配机制
本报记者 孙昌岳
7月27日,工作人员在斯里兰卡班达拉奈克国际机场运输最新一批抵达的中国援斯新冠疫苗。
阿吉特·佩雷拉摄(新华社发)

7月29日,由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从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应用、效果和前景等方面,展现了全球视野下新冠疫苗应用的全貌。

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新冠疫苗是人类历史上研发速度最快的传染病疫苗之一。尽管处于加速研发的模式,疫苗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证。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再次加入疫苗紧急研发的行列,这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重大变化。

报告认为,病毒的变异已经对疫苗的有效性带来挑战,但疫苗仍然是抵御病毒、遏制疫情的有效方式。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将持续多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的研发与分配能否跟得上病毒传播与变异的速度。全球新冠疫苗的总产能预计基本上能在2021年年底前达到满足全球群体免疫的需要,问题在于疫苗的产能能否如期到位,以及能否在全球进行公平合理分配。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如何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是当前国际社会在抗击疫情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只要欠发达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免疫鸿沟”仍然存在,世界上就仍有一些国家未达到群体免疫阈值,全球就仍会面临公共卫生风险。

有关事实和数据表明,美国一度在国内囤积大量疫苗,其对外提供疫苗的实际行动与其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欧盟国家的疫苗分配政策以确保欧盟成员国内部接种率为主要目标,对外出口则以中高收入国家为主。七国集团峰会承诺将在2022年年底之前向贫困国家捐赠10亿剂新冠疫苗,但这仍与全球疫苗需求相差甚远。国际上现有的COVAX疫苗分配计划对于各国政府而言并不具有强制性。国际社会急需建立起公平高效的疫苗国际分配机制,以确保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供应。

关于疫苗分配的国际讨论,凸显了对疫苗私有属性和公共属性的不同看法。“疫苗外交”论调是抗疫问题政治化的最新体现,也反映了国际关系意识形态化的趋势。“疫苗民族主义”使得国家间疫苗分配的不平等持续扩大,并严重延缓国际抗疫进展。

李保东表示,中国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方面贡献最大,对外援助和出口疫苗的数量超出了其他国家的总和,以实际行动落实了自己的承诺和主张。截至2021年7月份,中国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5亿剂疫苗和原液,相当于全球新冠疫苗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中国的疫苗出口量是欧洲疫苗出口量的227%,是美国疫苗出口量的84倍。除了疫苗成品的出口,中国还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疫苗的本地生产线,有的已经投产。中国还积极支持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豁免新冠疫苗知识产权。

应对全球性的疫情,仅靠一个国家的努力是不够的。报告建议,世界主要的疫苗生产国以及二十国集团等主要的国际合作机制,应就疫苗供应举行政府间专门会议,汇总、梳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疫苗需求,并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制定双边与多边相结合的全球疫苗分配计划。医疗技术相对发达、国内疫苗接种率相对领先的国家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尽己所能援助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