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藏乡走出绿色致富路
本报记者 包元凯

行进在219国道上,飞鸟在天空中翱翔,牛羊在草原上吃草。远处的雪山在阳光照耀下愈发明亮,令人流连忘返。

沿着219国道一路前行,记者来到了西藏阿里日土县日土镇热角村。村子前一片绿色,生机盎然。热角村党委原第一书记多吉次仁告诉记者:“听村里老人说,热角村以前可不是这样。当时地表裸露、十分荒凉,遇到大风天就会黄沙漫天。同时,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村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

如何既改善生态环境,又促进村民增收?热角村的方法是发展绿色经济作物种植。2012年起,热角村在村集体土地上建起了班公柳绿色苗圃产业园。2015年4月,成立了热角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多吉次仁介绍:“我们经过扦插试种,发现班公柳成活率很高,于是瞄准市场需求,在村内大力推广班公柳种植。”

热角村销售的高成活率的班公柳苗颇受绿化公司等下游需求方欢迎。据介绍,今年销售季,热角村班公柳苗圃基地净利润达430万元。目前,全村185户641位村民全部入股合作社,每年都可得到分红。

规模的扩大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这些年,除了村集体土地以外,村民还在自家房前屋后、牧业点等种上了班公柳,村容村貌发生很大转变。“以前遇到沙尘比较大时,村民干脆就不出门。现在,沙尘比以前小了,村民也更愿意出门干活了。”多吉次仁笑着说。

沿着219国道继续前行,记者来到了被藏族群众称为“神山”的冈仁波齐峰脚下。山脚下停放着不少轿车,游客们在镜头前拍照。半山腰上,转山的行人也三五成群。近年来,依托冈仁波齐峰,阿里普兰县巴嘎乡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然而,随着知名度提升,游客越来越多,山上的垃圾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既留住游客,又减少垃圾,保护好冈仁波齐峰?巴嘎乡的方法之一是开设“垃圾银行”。在冈仁波齐景区内,巴嘎乡设置了4处垃圾银行兑换点。

“我们会给进入景区的游客和原住民发放环保垃圾袋,并以‘垃圾兑换奖品’的形式,鼓励大家将垃圾带回。在‘垃圾银行’,可以兑换毛巾、雨伞等旅游纪念品。”巴嘎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格桑平措说。

2018年至今,巴嘎乡已向游客和原住民发放了8万个环保垃圾袋,兑换1万份礼品。格桑平措给记者数了一下:“从5月22日到6月22日一个月的时间里,山脚下‘垃圾银行’就兑换了约120份小礼品。”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非一对矛盾体。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创新发展方式,就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