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21年7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系“国之大者” 端牢“中国饭碗”
——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
□ 本报记者 刘 慧

日前,经济日报推出长篇调研报道《吉林问粮》,紧紧围绕粮食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剖析吉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吉林经验对各地特别是主产区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怎样的启示?新形势下,如何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就此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专访。

记者:吉林粮食产业面对的问题也是主产区的共性问题,报道总结的吉林经验对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怎样的启示?

张务锋: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经济日报多年来持续关注、深入宣传粮食,发挥了重要舆论引领作用。这次调研紧紧围绕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着重报道了吉林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的做法,集中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的落实情况,对各地特别是主产区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积极广泛的示范引领效应。

记者: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看待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要性?

张务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走出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实现了由食不果腹到基本解决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迈进,这对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着眼“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不断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仓廪实,天下安。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要按照实行党政同责的要求,强化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和节粮减损能力建设,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记者: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全面振兴有哪些现实意义?

张务锋:实践表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兴粮之策、惠农之道、利民之举。

第一,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粮食产业植根乡村、需求稳定,带动作用大,受益面广,可持续性强,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二,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完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

第三,产业强,粮食安。延长产业链条,优化供给结构,实现稳产增产和提质增收,提高粮食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粮油消费升级需要,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记者:“十四五”时期,如何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务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最近三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优质粮食工程作出重要部署。近日,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推动这项工程的重点任务、创新举措和支持政策。

总的考虑是,坚持“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深入实施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重点开展粮食绿色仓储、粮食品种品质品牌、粮食质量追溯、粮食机械装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实现粮食“产购储加销”有机融合、有效链接,积极应对粮食领域风险挑战。

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借鉴“阜南样板”经验,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和产业园区载体作用,大力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形成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积极推广从仓储环节入手、向两端发力的“湖州模式”,全链条优化提升,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受益、消费者得实惠;学习吉林省强化品牌带动、标准引领,深度开发“原字号”的做法,促进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记者:着眼粮食安全大局,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将采取哪些举措?

张务锋: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正确处理“多”与“少”、“质”与“量”、生产与流通、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外六对关系,以粮食供给安全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健全监测预警体系,精准落实调控措施,保持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严格政府储备管理,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做好粮食储备的总量确定、结构调整、品种选择、储备布局;不断创新为农为企服务,优化粮食流通营商环境,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完善国家粮食交易平台体系,优化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办好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和区域性展洽活动,促进粮食产销合作。

坚持粮食安全依法治理。加快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和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立法进程;深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创新粮食执法监管方式和手段,实施信息化监管和信用监管,发挥“12325”粮食监管热线作用,开展粮食流通“亮剑2021”等专项执法行动。总之,要以“零容忍”态度查处涉粮违法行为,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希望经济日报发挥中央媒体优势,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粮食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和报道各地强粮兴粮的生动实践,准确把握导向,凝聚社会共识,共同守护“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