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预决算“明白账”意在强化社会监督
曾金华

当前,预决算越来越受公众关注,为了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我国不断加大预算信息公开力度,增强预算透明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通过落实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预决算的“明白账”必将越来越明白。

7月8日,101个中央部门集中公开2020年决算,向社会晒出“明白账”。这101份决算报告不是普通的账本,每一份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紧密关联,对建设透明政府、廉洁政府有着重要意义。

政府部门获得多少资金,这些资金又花到哪里、成效如何?反映这些信息的,正是部门预算和决算。当前,预决算越来越受公众关注,为了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我国不断加大预算信息公开力度,增强预算透明度。

从顶层设计到实际操作,预决算公开进展明显。中央财政和中央部门率先垂范,公开范围不断拓展、内容不断细化。比如,这次部门决算公开中,绩效信息公开范围更广、力度更大,项目绩效自评结果、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公开数量增幅颇大,让公众更好地了解财政资金花得成效如何。此外,统计显示,地方各级政府的预决算公开也达到或者接近百分之百。

应该看到,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预决算公开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社会更有效监督政府行为的要求看,预决算的“明白账”必须更明白。

首先,要不断落实范围和内容深化、细化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对预算公开的范围和内容提出严格要求。比如,一般性转移支付向社会公开应当细化到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向社会公开应当细化到地区和项目;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财政专户资金等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相关规定不能停留在立法、文件上,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切实落实到位。

对于社会十分关心的财政资金效益问题,预决算公开中的绩效评价很受关注。目前绩效评价以自评为主,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不够严格,通过调整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等人为抬高分数,以及自评结果不实等。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才能真正实现绩效管理的目的。

其次,要着力促进地方做好预决算公开。在开展预决算公开中,中央和地方层面都很重要。全国范围内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显示,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提高了预算透明度,强化了社会监督,实现跨越性突破。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主动公开的意识不强、预决算公开质量有待提高等。地方预决算和基层百姓民生息息相关,是很多人关心的“身边事”,要推动地方从“形式公开”向“注重实效”、从“要我公开”向“我要公开”转变。

再次,预决算要更加通俗易懂,继续加大宣传解读力度,促进公众积极参与监督。预决算的专业性较强,要实现接受社会监督的目的,除了内容要全面细致,还要努力让公众读得懂。目前,如增加预决算说明、图表、名称解释等措施,已取得一定效果。但是,这一方面的工作还需要继续深化,特别是要进一步以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方式,由浅入深向公众解读预决算的内容,让更多人“看得懂、能监督”,提升全社会的预算法治意识。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通过落实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必将不断提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