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社会保险意识持续提升,保险保障功能越来越为百姓所接纳。特别是人身保险,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关系最为密切,无论是寿险、健康险,还是养老险、人身意外伤害险,都正在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所必备的保障型金融工具。
借着巨大的社会保障需求和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保险业规模一路攀升。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保险资产总额为245962亿元,同比增长11.87%;净资产27813亿元,同比增长9.61%。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9430亿元,同比增长7.64%。可以说,在内有巨大潜力市场支撑、外有红利不断释放助推的向好环境中,人身保险在保障民生、促进消费、服务实体经济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然而,市场间或发出的杂音却让人感到了些许不安。7月5日,银保监会通报了《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人身保险公司年度业务平稳发展的通知》的落实情况。虽然从整体看,《通知》印发以来,大多数人身保险公司针对问题清单,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通过整改有效提升了合规经营水平。但仍有险企无视问题,顶风违纪,更令人痛心的是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均出现在问题榜上。比如平安人寿全国投诉举报案件多发频发,销售误导引发的操作风险突出,案件风险有所抬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多地分公司出现虚列费用、虚构中介业务等违法违规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没有摆脱过去那种粗放式发展理念,部分人身险公司延续传统经营模式,靠激励政策短期获取业务规模高速增长。像《通知》点名的农银人寿、信泰人寿宁波分公司,2021年一季度保费收入同比增速超50%,完成全年计划70%以上。如此“神速”,无非是使出了长险短做、变相理财等旧招,完全把“保险姓保”这一行业发展理念抛于脑后。相伴相生的则是无原则的销售误导,包括虚假宣传、夸大产品保障、炒作停售等行为。更严重的是风险防控机制不力,出现用微信公众号侵吞保单贷款、违规办理保单贷款、骗取理赔金等劣行。虽然这只是少数从业者的行为,但这些害群之马给整个业界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
在新发展阶段,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如果还死抱过去老的经营信条,不认真践行“保险姓保”的理念,不深耕、开发真正的保障产品,只想着如何偷跑抢跑,无异于饮鸩止渴,不可能获得长久的动力。应该认识到,当今的中国保险市场,无论是规模、潜力、开放程度,还是国家政策支持,都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任何一家险企,如果想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上淘到真金,只有最大程度发挥好保障功能,才能获得消费者认可。
此次公开通报《通知》落实情况,表明了监管层对违规者的“零容忍”态度。正如监管层在《通知》中所言,将继续保持监管高压,严厉打击市场不规范行为,对查实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从严处罚,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作为市场主体,大型保险公司更应积极行动,做好表率,借此次整改对经营进行全面审视,完善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并通过构建强有力的追责机制,打造“不敢违规、不能违规、不想违规”的合规经营风气。保险企业只有规范好自身,才能服务好实体经济,保障好百姓,此乃惟一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