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的有效运行和现代化产业链的建立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效支持。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链现代化的质效仍有待提升。
一是资金供给结构有待优化。科技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风险高、轻资产的特征,与股权融资的性质更加匹配,但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储蓄有效转化为股权融资的体制机制,金融体系所提供的股权资金比重有待提升,难以对科技创新形成足够支撑。2020年我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中,股票市场和一级市场股权融资占比约1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超过20%的水平。
二是先进制造业和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对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不足。例如,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26%,但主要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贷款仅占总对公贷款的约18%。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41%的中小微企业的外部融资存在困难。
三是赋能型功能仍有待加强。当前,多数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仅发挥财务型的融资功能,赋能型功能明显不足,难以对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例如,银行主要为实体经济提供财务性的债务融资支持;高质量的股权资金具有深度赋能产业链现代化的能力,但公募资管产品主要投资二级市场股票,主要以获取短期收益为目的,部分私募股权基金过于注重新兴赛道选择,在提高企业治理水平、推动产业整合升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
四是位于生命周期后端的行业所获金融服务仍不足。在产业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种类和规模存在较大差异。大量处于成熟期行业的未上市企业存在混改、并购、技改和降负债的需求,但尚未获得足额资金需求。位于衰退期的行业具有产业整合的需求,但具有大规模资本实力和行业经验的金融机构较少。
国有大银行是中国乃至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最具服务产业链现代化优势,金融牌照最全。如何运用新金融的逻辑和技术,为产业链现代化提供融资+赋能式的综合金融服务,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补链、强链、稳链和助力链心企业发展壮大,是国有大行服务创新的着力点之一。
要精准服务补链,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解决“卡脖子”问题,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能力至关重要。建设银行在总行设立“投贷联”中心,在分行设立科创支行和科技信贷部,在子公司设立专业的科创投资团队;金融产品方面,开发“科创贷”“知识产权贷”等专项贷款品种。截至2020年末,建设银行服务科创企业6480家,普惠小微贷款连续三年实现规模上升和利率下降。
要全方位服务强链,支持相关产业提质增效、产业整合和绿色发展。比如,重点支持传统产业开展技术改造和研发投资,充分发挥资管业务牌照优势,筹集长期性、权益性资金为企业提供中长期融资,增强企业资本实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后劲。针对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低效竞争、僵尸企业处置难等问题,通过并购贷款、并购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为产业整合提供金融支持。
要创新服务稳链,筑牢基础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的供应基础,提升产业链发展的稳定性。建设银行联动境内外子公司,创新运用“贷款+股权+投行”相结合的方式,为铁、铜、铝、锂等行业矿业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提升我国基础资源供应的稳定性。
要通过B端赋能壮大链心企业,增强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并通过链心企业带动产业链整体的高效运行,即依托链心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优势,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式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提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整体实力。
(作者为中国建设银行集团资产管理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