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展馆设计寓意深刻
本报记者 康琼艳

作为展示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精神殿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背后有哪些设计巧思?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精神要义?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主设计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建院”)首席总建筑师邵韦平。

“北京建院的先辈曾参与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时隔60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主设计单位,能够再一次为国家的重大工程添砖加瓦,我们感到非常光荣。”从2018年开始,经历了1000多个日夜,看着展览馆由概念和图纸一步步变成现实,邵韦平难掩激动的心情。

邵韦平说,为了实现展览馆纪念性、传承性与实用性的衔接,设计团队打破了以楼层进行区分隔断的传统做法,而是打造了一条螺旋上升的参观流线。“参观者从一层前厅顺时针循环观展后,沿着中轴线的台阶进入上一层,通过渐进的空间转换,形成层层递进的展览动线,营造出不断向上的仪式感,同时寓意着革命道路不断延伸。”邵韦平表示,展厅平面标高的逐级提升,既带来独特的观展体验,又提高了展陈空间的使用效率,同时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昭示着党的事业不断走向新高度。

在展馆设计上,处处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邵韦平介绍:“在展览馆西侧广场地下,设置了约9万平方米的公共服务空间,观展前观众可以在此等候休息,观展后也能得到放松。”

在邵韦平看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诞生过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方案投标、最终定案到深化设计、施工装修,先后有200多家单位直接参与建设,形成了团结协作的强大合力。邵韦平告诉记者,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拼搏,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调度会也一次没有停歇,保证了工程进度的稳步推进。“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内,举全国之力,集中大家的智慧,克服困难,共同完成这个重大任务。”邵韦平说。

如今,这座红色的新地标已展现在世人面前,沉稳端庄的造型和挺拔向上的柱廊,承袭了人民大会堂等开国经典建筑的文化基因;逐级上升的展览空间,全景展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邵韦平表示,下一步将借助最新科技力量,从数字展馆、智慧运行等方面,推动展览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让展览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