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力实现现代化 谱写历史新篇章
——经济理论界人士深情寄语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在党的领导下走向辉煌

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已经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100年的伟大奋斗。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伟大实践探索,已经找到一条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可行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是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历程。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功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据此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显著而普遍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展现出巨大优越性。面向第二个百年,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思想和战略部署。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必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伟大复兴,我们一定会全面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初心和伟大使命。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

党对中国现代化贡献重大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现代化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也是中国现代化不断发展的历史。

其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现代化找到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现代化有了指明明灯。

其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现代化探索了有特色的实践路径。中国现代化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其三,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现代化装上了强力引擎。伴随党对现代化认识不断深化,中国现代化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被动现代化走向主动现代化。二是从外源式现代化走向内生性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立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同时注重吸收世界现代化成功案例的有益经验,走出了一条依靠内生驱动的现代化路径。三是从单一现代化走向全面高质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和科学,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不断推动中国走向全面高质量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胡乐明

继往开来走好新征程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求索、接续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党情,全面擘画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实现路径与本质要求。

回首百年路,中国之所以能够走出一条既遵循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又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近代以来,惟有中国共产党科学回答了中国需要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亿万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和顶梁柱,才能够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才能够立足本国实际,既学习西方现代化经验为我所用,又不盲目迷信照抄照搬,开拓出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全新现代化道路。

展望新征程,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走好新征程,必须继续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不断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有序,着力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

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着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最为关键且最难突破的一环,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独立自主、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严峻紧张的国际环境与落后脆弱的经济基础,我们党选择了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建立起独立且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精准把握国际形势的重大转变,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依托前期形成的工业化基础,以出口导向型战略深度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实现经济腾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着眼国内外发展,作出一系列高屋建瓴的重要部署,特别是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强大生产能力支撑国内巨大市场需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创新局面。

回顾百年征程,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实现了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向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第二、制造业增加值世界第一、货物贸易总量世界第一的新兴工业大国的跨越。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自力

立足实际推进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高度重视经济理论创新,不断用创新的理论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在经济理论创新中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探索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形式,逐步走出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重要理论指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在经济理论创新中始终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为推动改革开放、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理论,更好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