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地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6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胡同新韵味
覃皓珺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为相关产业发展谋篇布局。以此为契机,如何进一步深挖城市特色、推进文旅融合、助力城市发展?一些城市通过对胡同、巷子的治理和开发,推动其与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呈现出不少亮点。

大问题的答案,往往藏在小细节中。胡同、巷子承载了岁月里长久积淀的人文风情与历史记忆,传递着城市民生、文化、商业等方面发展的信号。与商业街区、名胜古迹和公共展馆不同,这里是居民日常的生活空间,也承担着旅游和消费场景的作用。无论是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还是成都的“宽窄巷子”,推进与之相关的文旅产业发展,既是城市治理细致入微的体现,也有助于持续释放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

如北京“胡同游”,已形成以城市古旧街巷为主要载体,结合“京味儿”文化,向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文旅服务的商业业态,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同时,针对节假日客流易拥堵、文化特色深挖不足、居民生活屡遭侵扰、商户商品“千巷一面”等问题,北京已推行《胡同游服务规范》等相关规定,在加强统筹规划、提升服务品质、规范品牌管理等方面立下规矩。

解决相关问题还需聚焦于“人”。具体而言,发展文旅产业要适应游客需求,也要关注当地居民的感受。城市在吸引游客的同时,必须持续提升文旅产业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城市配套服务功能,使游客能玩得更深、体验更好。此外,需在城市治理方面下功夫,让身在胡同、巷子的居民乐享其中,既获利又获益,破除“扰民”的烦恼,兼顾“民生温度”和“文旅热度”。

“老胡同”中见未来。在游览方式上,除了电子导游线上讲解、品牌化规范运营的三轮车客运等体验项目,还要让“胡同游”在云端完善线上文化游览体验、客流预约管理平台等公共服务。从文化角度看,深挖每个胡同、巷子中不同时代的人文故事,利用中国传统美学与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让四合院、胡同民居与时代脉搏同频,也不可或缺。此外,也可在商业层面打造属于每座城市胡同、巷子独有的商业品牌和“自有IP”,引入短视频媒介、国潮商户等吸引青年消费群体的推广方式。种种创新模式如何在胡同、巷子落地生根,在未来开花结果,还需相关部门、企业与当地居民携手,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将“胡同游”等文旅项目作为面向更多海外游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风貌的重要窗口是大势所趋。各个城市需继续把握“文旅”与“商业”的平衡点,找准“传承”与“创新”的突破口,由此吸引更多海外游客,从线上线下体验“胡同游”、深入“城市游”,继而爱上“中国游”。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