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世界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6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国——
半世纪努力换来莱茵河碧波
本报记者 谢 飞

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全长1232公里,发源于瑞士,流经欧洲六国,最终在荷兰入海。因为莱茵河通航区段长、流域面积广、航运繁忙,在其流域内形成了欧洲最早的一批商业中心和人口聚居区域,因此被称为“欧洲的母亲河和德国的父亲河”。

现在的莱茵河畔,葡萄园密布,沿岸有极具历史感的古堡和秀美的田园村落,清澈的河水中鲑鱼穿梭,被称为欧洲最美的景致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条承载着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母亲河,曾经却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

早在1948年,莱茵河流域各国就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免受污染委员会”,但多年来的呼吁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随着沿岸工业生产不断发展,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莱茵河污染程度不断加剧。沿岸的化工、制药、造纸企业肆无忌惮地将未经处理的生产废水排放至河中,加之当时沿岸的生活污水等,莱茵河可谓在全无保护的污染中承受着巨大压力。根据当时的监测数据,每天有数万吨的化学污染物流经莱茵河,以至于当地的牲畜都不喝莱茵河的水,成群的死鱼从远处看去将莱茵河铺成银色。而此时的莱茵河还肩负着向沿岸地区提供生活用水的重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986年,瑞士知名化工企业山德士在莱茵河畔的一间仓库发生火灾,大量有害化学物质泄漏流入莱茵河,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这一事件让流域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对莱茵河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此后,流域各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促使相关法律法规逐渐落实到位,对流域内企业污水排放的监督管理逐步严格。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下大力气修建了大量水处理设施及高效的水污染预警监控系统。一系列具有长期规划的治理措施最终收到成效。经过多年努力,莱茵河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清澈的河水重回人们的视野。随着水质的改善,莱茵河也重新恢复了生机,不仅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就连对水质要求极为苛刻的鲑鱼也重新出现在莱茵河之中。

纵观莱茵河半个多世纪的治理路程,可谓坎坷波折。虽然各国战后就建立了跨国协调机制,但由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莱茵河水污染问题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流域内各国加强了协调,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政府间合作,依托专家团队的专业性建议,在水质恢复、生态重建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标明确的治理方案、量化的指标体系、高效的信息互通共享及预警系统都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