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5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蜀兴川再上新阶
本报记者 钟华林

今年一季度,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59.24亿元,同比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6%。四川经济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总体呈现“加快恢复、稳步向好”态势。

“十三五”期间,四川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实现3年上一个万亿元台阶;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由12.1:43.5:44.4调整为11.4:36.2:52.4。

从粗放发展到集约高效

兴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攀钢,诞生于中国最需要钢铁的年代。经过多年转型发展,攀钢所在地攀枝花市早已从“百里钢城”华丽转身为“钒钛之都”,今天,这里生产的钒钛精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四川布局了大批大型国有企业。早些年,这些企业曾经历阵痛,经过近年来的转型发展,如今已成为四川发展的宝贵财富。

四川省委立足四川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提出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5+1”现代产业体系。

“省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大企业大集团跨越发展,推动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朱家德说。

“5+1”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去年,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26万亿元,同比增长8.1%,有力助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回升发展,稳增长“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明显。

其中,具有丰富人才资源的电子信息产业在2019年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之后,去年继续高位运行,全年营业收入达1.27万亿元,增长22.6%。绵阳惠科8.6代线等重大项目爬坡量产,华为鲲鹏基地等产业生态圈加快形成,国内首条“5G+工业联网”生产线投产,5G基站超过4万个。

具有雄厚产业基础的装备制造产业,在2020年推出了一批“首台”“首套”:50兆瓦重型燃机首次100%负荷试验成功、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精品转轮完成吊装、“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国内首台10兆瓦海上抗台风型风电机组交付。

食品饮料、先进材料和能源化工产业也同步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先进材料产业抓住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机遇,推动钢铁、有色、新材料等领域快速发展,通过组织开展钒钛、稀土、晶硅光伏、锂电等领域“一业一策”政策措施研究,培育打造了一批特色优势材料产业集群。

从内陆省份到开放前沿

今年,成都莱万特国际货运公司CEO陈江南给自己下达的出口货值是40亿元,这一目标比去年翻一番。今年前4个月,莱万特通过中欧班列(成渝)向欧洲出口的总货值已超过15亿元,阶段性目标完成。

陈江南达成所愿靠的是成都国际铁路港和中欧班列(成渝)这一对外开放平台。2013年3月,第一列蓉欧快铁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去年,中欧班列(成渝)逆势增长,开行量达5000列,占全国总量的40%,连续5年保持全国首位。今年一季度,成都国际班列开行1200列,同比增长约46%,成为中西地区名副其实的“带货王”。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四川坚定实施全面开放合作战略,并结合四川实际,于2018年提出纵深推进“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推动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

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于滨说,随着成功开行中欧班列(成渝),近年来,突出南向已成为四川建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的重要特点。

陆上通道四通八达,航空优势同样显著。6月底,新建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正式投入运营,届时,成都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大陆第三座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

作为另一个重要开放平台,四川自贸区挂牌4年来,累计新设企业14.6万家,注册资本超1.6万亿元,其中新设外商企业1380家,外国直接投资23.1亿美元。

开放,让四川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十三五”时期,四川外贸年均增速20.4%,去年货物进出口实现8081.9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居全国第二位,创历史最好成绩。今年一季度,四川外贸继续高速发展,进出口总值实现1967亿元,同比增长25.6%,保持中西部第一。

分析认为,四川外贸逆势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四川以扩大对外开放为抓手,把电子信息、智能化装备制造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加快培育,这些产品附加值高、运输方便等特点,使四川外贸去年受疫情冲击较小。

从依赖资源到依靠科技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长江出川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二类标准。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区,四川突出生态优先,加快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率先将全省30.42%的国土面积划定为生态保护区域,2013年开始不再审批建设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在5年时间里关停了753处小煤矿,整治3.5万家“散乱污”企业。

同时,四川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新动能新业态不断培育壮大。

成都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推动成都超算中心、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平台落地建设,一大批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的布局,成为成都创新策源的引力;绵阳科技城“十三五”以来获国省级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105项,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六大重点产业蓬勃发展。

去年,四川实施了10个重大科技专项和106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0多家。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已超8000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近2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