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南通市民房女士在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时发现,职业信息工作单位一栏中竟然出现侮辱性字眼。不少网友表示,看到后既惊讶又愤怒,征信报告被一些金融机构不当回事,竟如此随意填写征信内容。
这个消息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征信报告信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如今却惊现侮辱性字眼,这种巨大反差令人愕然。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如此明显不合适的文字会通过层层审查出现在征信报告里?这仅仅是个案吗?这些疑问的背后显示出人们对个人征信报告安全性的忧虑。
征信是最重要的信用评估工具,代表着专业、权威、客观的信用评估,不仅是公民申请信用卡、办理房贷等金融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还关系到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一个企业的名誉。如果个别金融机构随意填写征信报告,是极其不严肃的。相关漏洞需要及时堵住。
征信系统是一个大平台,数据是由各个相关金融接入机构传送来的。金融监管机构对于征信系统的管理,不能仅局限于“后端”,即规范征信的查询和使用,还要细化管理征信的“前端”,即征信数据的输入。尽管一些金融机构的信息录入者和机构负责人可以填写借款人的一些信息,但不能无视道德底线和法律责任。同时,征信审核机构要加强对个人征信系统相关信息的传送与审核管理,尽快填补征信管理中的“真空”环节。
今年初,央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着力推动信用信息在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和信息使用者之间合规使用,使征信监管有法可依。随着征信业务管理的深入推进,个人和企业征信保护力度必将细化。人们期待,“想怎么填写征信就怎么写”的任性行为将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