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5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支部是主心骨
本报记者 马玉宏 通讯员 佳 羽

今年2月25日,班彦村村委会主任余七十三代表村里在人民大会堂领取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奖牌。“当时觉得很光荣,不过也是真紧张。”尽管已经过去3个月了,提及此事,他仍满脸喜悦。

班彦村位于青海省互助县东南部,是一个传统的土族部落。全村共有8个社369户1396人,其中五社、六社原来居住在距现住地5公里远的山沟里。

“那会儿用个水可难了。”班彦新村盘绣园内,54岁的张卓麻什姐回忆说,每天凌晨3点就得起来挑水,8点才到家,要是去晚了就没了。据了解,当时五社、六社484人共用2个山泉眼,就连基本生活用水都很难满足。

“过去什么都难,但没办法,大家的地都在那儿。”余七十三说,山上住的是土坯房,屋里都被火熏得黑乎乎的。地也很零散,种些小麦、土豆,就是靠天吃饭。小孩子上学要走7公里山路,小伙子讨不到媳妇,新人来了也留不住。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易地搬迁工程随之开始。村支部租了大巴带着村民一起外出选房,组织村民代表监督工程进度,从考察到整体搬迁结束的所有工作,在11个月内就完成了。“搬家那天挺难忘的,5点多天刚亮,山上山下就响起了鞭炮声。几辆小拖拉机运着大伙的家当,浩浩荡荡地搬出来了。”时任班彦村驻村第一书记苏江宁说。

“八眉猪是互助县的特色畜种,发展优势很大。我们投资86.79万元,为每户修建了36平方米的集中养殖区,还提供了1头母猪和4头仔猪,这样每户能增收3000元。”现任驻村第一书记袁光平说,我们还和青海振发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屋顶分布式扶贫发电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项目建成后,户均年增收2500元。

协调农科院提供优质种子,落实退耕还林补偿,精心培育村级产业……如今的班彦村已拥有了八眉猪养殖、光伏发电、盘绣合作社、节能温室等8项主要产业,2019年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2020年底村集体经济更是达到了106.9万元。

“最大的感受就是村民说话硬气了,混日子的少了。”袁光平说,生活翻了新,大家现在都想着怎么把日子过得更好。

“党支部像是一个‘关节’,上面连着国家政策,下面支撑一线工作。”苏江宁说,刚开始,群众对扶贫政策很不关心,我们仔细跟他们讲政策谈生活,慢慢地就动起来了,就跟着一起干了。后来,他们把我们当成主心骨,生病了来找我们,务工被拖欠工资来找我们,甚至家里电话打不通了都会来找我们。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的工作已经转向了乡村振兴。结合村内生态脆弱的现实,我们决定发展文旅产业,这样既能为我们的产品打开销路,又能让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班彦村党支部书记仲关因保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