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21年5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城阳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耦合效应”凸显
本报记者 刘 成

今年38岁的朱健鹏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去年7月,他与合伙人创办的青岛慕沃科技有限公司进驻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园区提供了9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和550多平方米的中试生产车间,并免除3年租金。

“不止硬件,我们更看重的是园区营造的产业链生态。”朱健鹏介绍,慕沃科技开发的新型轮胎制造技术——零排放聚氨酯全钢子午线工程轮胎项目,主要用于生产矿山自卸车用工程胎,“园区里不少公司就是上下游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这种产业链内循环尤为重要,有效缩短了成果转化时间。”

慕沃科技是青岛市城阳区科技创新生态化的缩影。通过打造创新载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城阳区科技创新“耦合效应”凸显。

“一流的科技园区是科技企业发展最好的摇篮。”城阳区科技局综合科负责人陈一峰告诉记者,目前城阳区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6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科技企业加速器2家,孵化载体在孵企业775余家,累计毕业企业171家。拥有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140多家,“众多的科技创新平台,已经在城阳区形成多层次的‘耦合效应’”。

“这些像果冻一样的小珍珠,原料是从海藻、海带中提取的天然亲水胶体和膳食纤维,可用于奶茶、果汁、酸奶等食品。”在位于城阳区未来科技产业园的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青岛至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李朋谈起公司主打产品“寒天晶球”信心满满:“公司入驻研究院后,得到了中国海洋大学的专业技术支持,产品升级和再开发都没有问题。”

与李朋合作的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由中国海洋大学与城阳区共同创立,研究院目前拥有中国海洋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授权转化发明专利200余项,在海洋脂质生物转化、海洋调味品开发等多个领域拥有成套技术成果。

城阳区科技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克克告诉记者,城阳区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新型科技创新载体。目前围绕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已与北大、清华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校(所)。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