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5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尺”
记 者 薛志伟

“远亲不如近邻”,这是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的一个朴素生活道理。然而,在大规模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近邻”文化逐渐淡化甚至消失,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两大挑战。

一是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加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正逐渐从“单位社会”向“后单位社会”转变,城市居民也由“单位人”变成了“社区人”,人际关系陌生化问题日益凸显,大家参与周边公共事务积极性降低,给基层治理带来新的挑战。

二是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薄弱。随着新居民持续涌入和“单位体制”瓦解,各种不稳定因素使基层社会治理形势更加复杂,也让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碎片化、分散化、矛盾化问题,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引领力逐步弱化。

“近邻”模式的出现正是对这两个时代挑战的最好回应。一方面,“近邻”通过引导群众互帮互助,发动居民积极参与自治共管,让群众之间热络起来,形成新型“熟人社区”。另一方面,“近邻”始终坚持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将党的元素贯穿始终。比如,群众协商议事由社区、小区党组织牵头。通过类似制度性安排,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尺”。

因此,新时代新阶段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推广“近邻”模式。一方面从制度入手,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推动党的工作覆盖到户到人,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健全“近邻”联动机制,通过联席议事、项目认领、资源共享等机制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效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近邻”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坚持分类指导,强化督促考核,不断提升“近邻”党建工作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互助共进的良好局面。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