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尽管美国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不好看,但是却刺激美股再创新高。这不仅表明美股曾经被人追捧的“经济晴雨表”功能早已极度弱化,也反映出如今美国从政府到市场普遍抱有孤注一掷的赌徒心态。
7日,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4月美国非农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仅为26.6万人,不仅远低于3月的77万人,更离市场普遍预期的近100万人相差十万八千里。同时,失业率数据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达到6.1%,与预期的5.8%差距也不小。非农就业数据是体现美国经济好坏的关键指标,通常情况下与美国股市走势相关联。然而数据公布后,美三大股指却大幅上扬。截至7日收盘时,道指上涨0.66%,标普500指数上涨0.74%,均创下历史新高,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也上涨0.88%。
有分析认为,主要经济指标疲软反映出美国经济前景并不乐观,但是不乐观的前景却意味着美国刺激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会继续实施,对于已经形成政策依赖的美国股市投资者而言,坏数据反而成了好消息。疫情期间,“数据越差,美股越涨”的荒诞情形,已顺理成章地在美股市场反复上演,美股走势更像是一种货币现象,而非经济趋势的如实反映。
如何应付这种“刺激政策许进不许退”的市场情绪,是美国当局面临的大难题。4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曾看似不经意地“跨界”表态,称美国出台的支出举措与美国经济总量相比规模较小,但“可能导致利率出现一些非常温和的上调”。话音未落,美股“就地打滚”,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当天一度下跌超过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盘中最大跌幅接近3%。这迫使耶伦不得不迅速澄清,称她尊重美联储的独立性,先前言论并非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测或建议。
那么,美国当局百般迁就市场情绪又是图什么?
一方面,是为了稳定市场、避免引发金融风险。美联储6日发布半年度《金融稳定报告》警告,美国股票等资产估值偏高且持续上升,“如果风险偏好下降、遏制疫情的进展令人失望或者经济复苏停滞,资产价格很容易大幅下跌”。这对于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而言完全不能承受。因此,即便美国当局有加息的心思,短期内落地的可能性并不大,最多也不过是隔三差五地给市场吹吹风来引导预期。
另一方面,要看到美国通过极度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的根本意图。有分析指出,美国当局近期反复表示资产价格高涨不构成恐慌理由,正是寄希望于经济复苏带动的企业业绩提升和就业与收入增长能够支撑资产价格。
换句话说,美国当局恰似正在进行一场豪赌——用天量的债务规模以及通胀指标的稳定当本钱,去赌宽松政策能够把美国经济拉升起来。而美国资本市场又正是看准了当局的考量,才会更加肆无忌惮地推升资产价格。如此局面之下,美国经济什么时候迎来有力复苏尚无定论,但曾经困扰美国多年的滞胀恐怕是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