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5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能控股:高科技 高效率 智能化

本报记者 梁 婧 李红光

1978年,大同矿务局云冈矿技术员刘玉高第一次走出国门,赴日本学习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与现代化矿井管理方法。当时的他并没有想到,40多年后的晋能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晋能”)作为煤炭行业示范企业,迎接了一批又一批国际友人前来观摩学习。

晋能从引进吸收到消化突破,通过煤炭技术改革与创新成为煤炭开采行业核心技术的先行者与开拓者。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重组后的晋能以昂扬的姿态踏上新征程。

1949年8月30日,大同矿务局正式成立。满目疮痍的矿山第一次回到人民手中,3000名矿工在一片废墟上修复井架、安装设备、恢复运输,为新中国提供了急需的煤炭,有力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

1970年,煤峪口矿试验全国第一套采煤综合机械化设备。经过半年多的试验,同年11月28日,随着煤峪口矿队长刘景良指令的下达,轰鸣的机器声响彻工作面,新中国第一个综采工作面诞生了。机械化设备也让大同矿务局1976年原煤产量达到1803.9万吨,增长率为91.2%。

1974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引进43套国外综采设备,大同矿务局分到5套,引进设备后,大同矿务局创造了我国同类机组试产期间日产原煤3725吨的全国纪录。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大同矿务局建设高效矿井、发展全机械化开采、改革传统采煤生产方式……从1991年至1993年,大同矿务局销售收入、利税总额连续三年荣列全国煤炭采选业榜首,成为“行业三连冠”。1995年荣获“中国煤炭采选大王”称号。

在采煤史上,厚煤层开采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新世纪伊始,大同矿务局将开采战场逐步向厚煤层转移,剑指14米以上特厚煤层。

在探索过程中,将党建工作与技术创新密切结合。在重点项目一线实行党组织与项目部同步成立、党组织班子与项目班子同步组建、党建工作与项目同步推进的“三同步”工作机制,制定应对形势的特殊价值目标,凝聚起在挑战面前奋进崛起的强大正能量。

2010年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成套技术和装备”在塔山煤矿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煤层平均厚度18.44米,年产原煤1084.9万吨。2012年11月,大采高综放开采工艺成果捧回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标志着我国煤炭开采技术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掌声和鲜花过后,面对更安全更高效的生产目标,晋能再一次迎难而上。

宽敞明亮的调度平台正实时显示着同忻矿8309工作面的开采情况,并可同时对井下设备进行操控。谁都没想到这儿距离同忻有35公里。“不管距离多远,经过授权之后就可对井下设备进行一键启动,还可以对单个的设备进行精准的操作。真正将人从阴暗潮湿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达到安全高效的开采。”同忻煤矿总工程师段宏飞说。

而在距同忻矿只有7公里的塔山矿,同样也实现了特厚煤层智能化开采,日产量4万吨的成绩。智能化生产已经成为企业在国际煤炭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2020年山西省联合重组同煤集团、晋煤集团、晋能集团,同步整合潞安集团、华阳集团相关资产和改革后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成立晋能控股集团。重组后煤炭产能约为4亿吨,有效带动山西煤炭产业链整体质量效益提升。

晋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金刚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建设高科技、高效率、智能化、环境友好型现代能源旗舰劲旅,切实抓好资源接续、产能核增、绿色开采、智能化矿井建设等工作。“十四五”时期,规划发展新疆地区煤电项目,使之成为集团今后更长时期的煤炭资源储备区、接续区和发展区。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