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4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振信心促工业全面复苏
吕庆喆

一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持续回升至109.9,工业生产、效益、贸易等主要指标均持续向好,其中新产业和新产品的快速成长成为工业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两化融合效果凸显。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1.2%和39.9%,均大幅高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智能化数字化低碳化改造提速。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微型计算机设备等新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1倍、1.1倍和73.6%,两年平均增速都超过两位数。

强劲复苏的同时,工业领域也显现一些阶段性、结构性恢复不平衡现象。一是制造业投资恢复缓慢。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9.8%,两年平均下降2.0%,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2.9%。二是消费品制造业恢复相对较慢。尤其是与可选消费、文体娱乐密切相关的纺织服装服饰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制造业投资的相对疲弱体现了企业在投资信心上仍有一定顾虑,而消费品制造业受制于国内消费需求尚未完全恢复。不过,工业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短期的不平衡不影响工业长期向好的态势。

短期来看,多重积极因素支撑制造业投资和消费品制造业复苏。一是制造业景气度显著回升,企业投资意愿显著增强。一季度,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达143.8,比上年四季度大幅回升12.6点,制造业投资意愿指数达103.1。二是产需两旺,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的需求增加。一季度,工业订货景气指数为113.2,连续4个季度回升且高于近年同期水平,出口订货景气指数亦持续回升至临界值。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9%和53.6%,高于上月2.0个和2.1个百分点。三是工业企业利润快速修复,投资活力提高。产销两旺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改善企业效益。1月份至2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成本降至82.9元,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实现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8倍,两年平均增长31.2%,企业盈利水平的大幅改善将为企业落实投资意愿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内需恢复势头不断巩固,助力消费品制造业快速恢复。随着疫苗接种率的稳步提升,国内消费逐步释放。文化旅游、娱乐消费的稳步复苏将带动相关制造业持续恢复。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恢复到疫情前同期的94.5%。

长期来看,制造业投资和消费品制造业都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十四五”规划强调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在此背景下,在“两新一重”、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等领域,将有大量的投资空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将继续快速增长,成为制造业投资的主要动力。同时,“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全面促进消费,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教育消费、文娱消费、医疗养老消费、智慧生活消费等领域或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从而带动相关消费品制造业稳健增长。

解决工业复苏不平衡问题,促进工业全面稳健复苏,关键还需提振市场信心,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一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创建更加包容优质的营商环境、便捷公平的创业环境、积极进取的创新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高投资审批效率,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有效投资。

二要进一步优化财税金融政策,切实降低企业成本。研究针对制造业的专项财税政策,适时下调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所得税率,适当放宽制造业留抵退税条件,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和对财税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指导。持续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融资便利。推动制造业银企对接,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支持,建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部门协调会商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三要加快数字经济融合,有效激活内需市场。加大新基建投资以及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扩大生产端和需求端有效供给;推动制造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推进消费升级,加快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更多消费场景结合;充分挖掘三四线城市、县乡消费潜力,支持纺织服装、家具家电等产品出口转内销。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