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4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里林带护长江
本报记者 冉瑞成 吴陆牧 通讯员 谭奇新

初春时节,登上长江之滨的重庆广阳岛,只见山坡、溪流、树林和湿地相映成趣。该岛是长江上游第一大“江心岛”,曾经因商业开发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017年,重庆叫停广阳岛开发,通过实施护山、理水、营林、丰草四大策略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如今的广阳岛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游客和市民的打卡地。

近年来,重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大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快推进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在巴渝大地上绘就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十三五”时期,重庆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优先项”,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聚焦治水、建林、禁渔等方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逐步缓解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生态环境品质大幅提升。

“一片石头二水环,天镛城阙破愁颜。”被长江嘉陵二水环绕的山城重庆,治水成为修复流域生态屏障的重中之重。以“双总河长制”为抓手,重庆扎实推进“三水共治”和“4+1”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实施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专项整治行动。2020年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聚焦长江及主要支流两岸存在的造林绿化质量不高、生态屏障功能脆弱等问题,2021年初,重庆出台《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拟用10年左右时间实施系统生态保护与修复,完成营造林315万亩,力争到2030年,“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区域内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49.2%提升到60%以上。

江上餐饮曾是重庆的特色名片之一,开展禁渔退捕后,重庆扎实推进“清船”“清网”“清江”“清湖”任务,长江禁渔退捕三年任务只用了两年完成。同时,积极解决渔民转业问题,发放退捕补偿款,提供兜底保障,实现了渔民需转尽转、应保尽保、需训尽训、应兜尽兜的目标。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重庆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坚决向污染企业说“不”,加快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2019年10月,曾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型化工企业——中化涪陵化工南岸浦厂区全面停产迁往白涛工业园。至此,涪陵长江沿岸1公里范围内所有化工厂全部实现关停,为保护好长江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驱动是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重庆在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含量”的同时,将创新置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让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坐落于重庆西南部的璧山区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0多家,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85%,比亚迪、康佳等行业龙头陆续在此落户。

“科技璧山、创新璧山”是重庆璧山区的新名片,也是近年来重庆紧扣创新驱动,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生动写照。“十三五”时期,重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等创新平台,大力引育高校院所,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凝聚成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力量。

2020年智博会期间,重庆集中签约71个重大招商项目,总投资2712亿元,涵盖智能制造、智能应用等领域,成为重庆不断推进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走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子的一重大成果。

据悉,截至2020年底,重庆市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37.9%、55.7%,并建成绿色园区10个、绿色工厂115个、绿色矿山170个,绿色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